|
发表于 2025-1-14 17:03:3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人心相背决定战争胜负
一一看电影《车轮滚滚》
1975下半年在蚌埠时曾看过故事影片《车轮滚滚》。
故事说的是1948年11月至翌年1月,中野和华野与其他军区部队及地方武装在以徐州为中心的大片区域,以60万对国民党军80万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进攻战役。这也是解放战争中决定性的一场战役,更是一次人民解放军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
影片说的是老支前模范耿东山从胶东解放区(山东半岛东部)带着一支小车队推着弹药和给养支前的故事。
耿东山的养女耿春梅是这支小车队的指导员。在她带领下,支前队伍冒着枪林弹雨,行进在崎岖道路上。他们机警地绕过敌人火力网,直接就把弹药送到了我军阵地,保障了阻击战的顺利进行。
在运输过程中,支前队伍遭到地主郑子成率领的窜匪袭扰,耿东山率队伍与之展开英勇斗争。此后还使离散多年的雷鸣、耿春梅兄妹战地重逢。
1949年元旦,毛主席在新年贺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耿东山又率支前队伍参加了渡江战役,为解放全中国继续向南推进。
影片以一支支前队伍的艰苦经历形象地诠释了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与人民群众用小车推送密切相关的这一说法。陈毅元帅曾比喻:“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不仅肯定了人民群众的巨大贡献,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在战争的重要作用。
这部影片只是人民群众支前的一个缩影和典型。实际上在整个战役期间,解放区共出动民工达543万人,他们使用小推车等原始工具,克服千难万险,向前线运送了大量物资。其中包括1460多万吨弹药和9.6亿斤粮食,有效地满足了解放军打仗和生活的需求。
更为重要的是,支前队伍展现了在极端恶劣环境下的顽强毅力和无私奉献精神。
可见,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与解放军密切合作的结果,是军民团结、鱼水相依的生动体现。这种精神不仅在当时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也在后来的历次对敌斗争中成为后人效仿的光辉典范。这更说明任何战争,武器是决定胜负的重要因素,而人心相背则是决定因素这一道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