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0-8 18:07: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珠城岁月(四十二)
1983年上半年,我开始联系调往宣城事宜。当时为我提供帮助的有宣城县农行双桥营业所的潘天银主任,县农行的洪荣楚行长,当时县行人事股夏帮序(后为农行宣城地区行长)等。我十分感谢他们。
快要离开生活了十二年多的淮滨城市,还真的感到难以割舍。为有个纪念,我每天傍晚到淮河大堤或水边,用铅笔在16K纸上写生。那时没条件摄影,只能以此方式留个念想。
留下的场景有河对岸如城墙般的大堤及防浪树带,有在河中行驶的机动或帆船或小划子,有靠泊岸边的大小木船,有大堤下的闸子口,有河滩上用于发大水时阻水的各类器材……
迄今已四十年了,这些并不高明的画作依旧伴随在旁,让我常忆及那段火红的日子。
那一年原本准备六七月份离开蚌市,可是正逢那年发大水,道路中断,想走也走不了。
当时先是看到有一期《安徽日报》在头版以“特大洪水洗劫宣城”通栏大标题报道了宣城遭受特大洪灾的情形;同时在我需经过的蚌市至裕溪口的铁路也因水淹而中断。于是只能乘火车至南京,转汽车至芜湖,再转汽车到宣城。其间颇费周折,可是没办法,那时交通就这条件。
临离开蚌市前,我早早开始了准备工作。所准备的东西如今看来实在可笑至极。
为了收拢零碎物品,也为了节省一只提包钱(当时月薪已达46元),我到学校木工房要了些木条、铁钉等,还借来斧子、铁锤和铇子等,自己加工了一只60x30x60厘米的木箱。可到打包时,大件比如被褥、冬装、书籍等皆已办理了汽车货运(不随车票走),零碎物品也装进了提包。看着好不容易打造成功的木箱,不装点什么有点对不起它,丢了更是可惜。后来看到本来不准备带的三只热水瓶,就将它们装进了木箱,此外还装了些小东西。为行动方便,用布带将木箱扎上并系上襻子,一人提起或两人合提就能行走。
离校那天,几位同事帮我们拿着行李前往火车站。望着这又一次生活起步的地方,控制不住的泪水溢出眼眶。列车启动了,月台上送行同事们的身影越来越小直到看不见。可是如之前的白湖农场、庐江县城、魏岗公社等地一样,我的思绪又一次分了一部分留在了那儿。
那回客车到宣城时天已近晚,往南湖的客车早已歇班。我与到蚌市接我的爱人只好叫了辆载客大篷车(三轮柴油机车,当年很红火的宣城飞彩产品)回家。从而结束了珠城岁月,开始了迄今已整四十年的宣城时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