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522|回复: 0

走进岁月(一)

[复制链接]

2126

主题

2438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98
发表于 2023-7-20 18:46: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走进岁月(一)

        当年“老三届"知青响应毛主席上山下乡号召,到农村广阔天地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时光已过去了五十五年。
        还在1968年秋天的时候,我所在的庐江中学所有“老三届”初、高中毕业生有许多都已到达插队落户的地方或回到了原先就属农村的家中。
       我是1957年末自江苏省崇明县(1958年划属上海市)随母亲来到地处皖中巢湖南边的父亲工作所在地一一白湖劳改农场生活,并先后在当地的梅山小学、白湖农场干部子弟学校、盛桥初中、庐江中学等最后读至高中。
        1967下半年至1968上半年,我先后随六七七三和庐中老三届两支文艺宣传队在全县范围到处演出。到了1968下半年,所有学生都在学校等待下放。因为此前毛主席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号召。于是全国六六至六八初、高中各三届毕业生开始分批下放到农村(也有少数到农场或当兵)插队落户。按当时上级号召,我们将在农村扎根一辈子。接下来,我们这批“老三届”初、高中生为新中国历史写下了特有的名词一一知青。又因出生于新中国成立前后,所以又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
       当时在庐中上学的白湖农场干部子弟共有十几个。当看到地方上的同学先后落实了去处,我们深为自己不能及时“紧跟伟大领袖的战略部署”而“忐忑不安”。还有一个当时说不出口的原因,那就是若去迟了,条件好的地方就轮不到我们了。就这样又过了些日子,好不容易挨到安排我们了。可是县“上山下乡办公室”的人对我们这十几个人说:你们家在农场,此事应由农场负责。一行人来到农场说明来意,却被告知:你们上学、户口均在庐城,下放之事理应由所在学校或地方上解决。两地如此答复颇令我们扫兴。当然,后来都有了去处,只是时间先后而已。
        那时下放,不象后几年那样由有关部门催着去,而是完全由我们自己掌握出发时间,可以说,主动权在自己手里。于是,我于1968年12月中旬办好了下放手续,直到过完了1969年元月后才动身。之所以如此安排,主要原因是我必须等我的女友先下放后我再设法下放到她附近去以便巩固已有的成果。
        我俩的父亲原是白湖农场一大队的同事。此前即刚解放不久,我父亲先在华东军区(南京军区)医疗队,后调至治淮委下属的劳改总队,接下来管教干部与劳改全部转入白湖农场围垦白湖。她父亲原在上海市长宁区公安分局下辖一个派出所工作,因支内转至安徽铜官山煤矿(劳改单位),又于六十年代初调至白湖农场一大队。后来我们两家都在一大队成为十年的隔壁邻居。1970年与许多白湖管教干部一样,一同下放至亳县张集公社(古井酒厂所在地。五年后奉调回劳改单位或迁回原籍。
       六十年代初,物质条件很差,然我们两家常有来往。我家烧了好吃的不忘端一碗过去,她家包了馄饨什么的也总喊我们过去分享。文革期间时兴“忠字化”,我们都在家等待下放这段时间,没事就经常在一起剪“领袖头像”、“葵花向阳”、“忠”字等各色各样的图案。如此一来二去,终于奠定了初步基础。
        那时她所在的白湖中学已在1969年初将她们送到了各自所去的公社。到我得知消息,已是元月末。为弄清确切去处,我跑到县“上山下乡办公室”求助。我向一位工作人员说明来意,他很热情地帮我查到她已被分到盛桥区魏岗公社。我说那我就到她邻近公社去也行。谁知他竟爽快地说:你干脆到她一个公社去算了。就这样,我终于如愿以偿。直到如今,我一直忘不了这位好心的工作人员,但愿他一生平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