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春节假期结束,各路从度假地、老家返回自己的小窝,睡在了自己床上的小伙伴感叹: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原来他们都受到“择床”的困扰,无论出差或者旅行,每到一个新环境就睡不好,在床上翻来覆去一两个小时睡不着,甚至一整夜都失眠,这种情况正常吗?“择床”是一种病吗?记者为此采访了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精神科副主任医师张卫华。
“择床与人类大脑活动特点有关。”张卫华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保存了对环境敏感的物种性记忆,当进入一个新环境时,大脑会本能地对环境进行分析,判断环境是否足够安全,是否具有潜在的危险,即使在晚上休息时也仍然会产生一定的警觉性。同时,大脑的活动还具有不对称性。研究发现,当人们置身于新环境时,即使入睡后,大脑右半球处于踏实的休息状态,左半球可能仍然处于相对活跃的状态,可以感应外界环境信息,并提高警觉性。这时人们就会睡得不深、不沉,并且容易醒,这种现象被称为“首夜效应”。
张卫华说,大多数人的首夜效应都不明显,虽然很多人会觉得外出过夜没有在家里睡觉睡得沉,但这种情况不会影响休息水平,也不会对第二天的精神状态造成影响。
不过,的确也有不少人会表现出明显的首夜效应,甚至第一夜完全睡不着。张卫华曾接诊过一位首夜效应严重的患者,他每次出差到一个新的地方,第一夜都会整夜睡不着,处于一种高度紧张焦虑的状态。不仅出差时睡不着觉,甚至在出差前一两天就会因为心情紧张而失眠。张卫华说,这种现象其实是因为对睡眠过分关注而引发的焦虑。
“择床”其实是睡眠焦虑的一种表现。择床的人相对于其他人而言敏感性更高,也更可能是焦虑的易感人群。如果他们不断地放大对睡眠的关注,就会进一步加强对择床的自我暗示,睡眠焦虑的现象也可能会愈发严重,以致形成一到新环境就产生睡眠焦虑的条件反射,不仅会导致失眠,还会出现疲惫乏力的症状,影响第二天的正常生活。对此,张卫华建议,出现严重首夜效应的人应及时咨询专业人员,进行综合评估,看看是否需要进行专业干预。
那么对于正常人来说,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睡个好觉呢?张卫华认为,要尊重自己身体活动的基本规律。“健康的身体有自己的节律性。我们要尽量了解自己身体的节律性,尊重这种节律性,不轻易做打破节律性的活动。”他特别指出,熬夜要适度,晚上不要经常进行强度大的脑力活动,也不要经常进行强度大的体育锻炼。对茶、咖啡特别敏感的人,从下午开始就不要喝茶、饮咖啡。“要让身体处于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这样睡眠才会达到最好状态。”(记者 夏瑾)
(责编:张文婷、杨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