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9月1日电 题:全面打开群众办事方便之门——公安交管部门“放管服”改革措施9月1日起全面推行 新华社记者 王茜、余俊杰、李思远 “以前折腾一天才能办完的手续,现在一个窗口,一会儿就能办好,再也不用排长队了。”说起在车管所办业务的变化,从事多年运输行业的湖北武汉市民张女士由衷感慨。 张女士遇到的变化,是近来公安交管部门“放管服”改革成效的一个缩影。经过前期试点,9月1日起,20项改革措施在全国全面推行。当天全国共有2635名车主跨省异地检车,3230人凭身份证省内异地申请驾驶证,87名车主办理车辆异地转籍。 化繁为简提高效率 提升群众满意度 群众的难点堵点痛点,就是改革的突破点。 夏日炎炎,浙江宁波市车管所大厅凉爽宜人,舒适的座椅、饮水机、水杯、雨伞、办事指南等便民服务设施摆放井然。 拿到驾驶证,正准备离开的市民陈文高十分高兴,“以往来办业务,每次都要请半天假,在车管所排长队,还要几个窗口挨个排队,苦不堪言;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还能通过手机app,实时查询业务进程。”他到宁波市车管所全程10分钟,就顺利拿到了驾驶证。 南京市民李先生对“放管服”20条举措也连连称赞,“想着要来换证,走到门口一摸口袋,发现身份证没带,这么大热天,又要白跑。于是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到大厅问问,谁知道,工作人员告诉我车管业务可以‘刷脸’,在窗口扫码办理、人脸对比,不一会儿我就办好了,连交费都是手机上交的。” “以前材料、环节多,群众不熟悉,办事不方便。如今我们着力于后台核验,最大限度减免材料,就是要让群众有更好的办事体验。”公安部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 为了顺利推进流程再造,公安交管部门近年来大力发展“互联网+”交管技术创新,加强跨警种、跨部门政务互通,逐步打破省际壁垒,做到网上信息共享、精准核查,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有更好的办事体验。 权力下放机构下沉 释放更多改革红利 公安部统计显示,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加,近5年来,全国各类交管业务量年均增长超过10%,服务管理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交管部门主动加快理念调整,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切实减轻了居民负担,激发了市场参与主体的活力。 为此,在此次改革的新举措中,交管部门将服务延伸至汽车4S店、驾校、机动车检测站、医院、二手车市场等2万个相关单位,极大减轻了企业和居民的时间成本。 “之前同事买新车,得专门去车管所上牌,还要几天后再去取一趟;最近我在4S店买了车,发现店里就能代办上牌,几十分钟新车就可以开回家了。”重庆的肖女士兴高采烈地讲述着“放管服”新举措给她带来的便利。 “南京车管所管辖的业务每天多达两万笔,但是来车管所处理的只有2000笔左右,大多数都分流给代办点了。”南京市车管所所长金良说。 为了弥补“就近办”死角,一些地方交管部门还开办了“流动车管所”。在海拔1800米大山深处,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牛庄乡村民冉昌民在家门口拿到了签有“检验有效期至2019年05月鄂E”字样的摩托车行驶证附本,成为建国后牛庄乡在家门口成功办理车驾管业务的第一人。他高兴得合不拢嘴,“再也不用奔波几个小时山路办事了!” 作为国家机关“放管服”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交管部门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持续释放便民红利。2016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有序推进车检、驾考、机动车号牌管理、跨省异地缴纳交通罚款、交通事故快处快赔等改革措施,共减少群众办事直接经济成本200多亿元。 多级监管层层压实 扎实推进服务优化 目前,我国机动车超过3亿、驾驶人接近4亿,均居世界第一。向如此庞大的群体提供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需要让各项改革措施更好地落地生根。 广东总队车管处2017年起内设监督科,全省11个支队设立相应机构岗位,9个支队建立了监控中心,明确形成了总队、支队、车管所三级监管制度,初步形成车驾管业务大监管格局。 在江苏泰州,在岗位设置上相互制约、监督,办理违章信息修改等业务时,一名民警受理,一名民警复核,并报领导审批。 在广西,交管部门打造“车驾管综合监管中心”,将车管所、驾校、4S店、安检机构等124个车管业务网点全部纳入视频监管范围,通过自主研发的“业务预警系统”,精细分析大数据,对考试合格率偏高、短时同型号车辆上线验车以及违规、超期业务等实施预警,以数据监管倒逼业务规范。 “放管服”改革,要“放”到位,也要“管”得住,最终是为了“服”得好。公安交管部门负责人表示,将本着“业务延伸下放到哪里,监管就跟进到哪里”的原则,健全监督机制,加强智慧监管建设,确保放而不乱,促进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