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20|回复: 0

读方书兰诗词

[复制链接]

971

主题

1110

帖子

5591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591
发表于 2025-3-19 06: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
本帖最后由 大漠流沙 于 2025-3-19 06:20 编辑

       前几天,读到江淮诗人•方书兰专辑, 江淮吟苑第1036期,她是安庆市的诗词大讲堂的特聘讲师,虽然不认识,但仔细读了她的专辑,还是非常喜欢。这里斗胆谈谈自己的一点感觉:         
   她的诗词语言遣词造句,很接地气,给人以立体感的享受。读她的诗词,如数家珍,每一句甚至每个字,都有一种掷地有声的感觉。譬如,摘柿子:(新韵)“一树柿儿红,采摘凌半空。娘说留几个,与鸟过寒冬。” 读起来既朗朗上口,又十分的直白,尤其是其中的意境,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从一个乡村老奶奶口里说出来“娘说留几个,与鸟过寒冬”,这里折射出了中国的环境保护意识的强化程度,是多么的令人欣慰。再看这首:酒饮醉翁亭:“提壶老酒赏亭台,一颗痴心何用猜。我与梅花相对饮,清香欲唤醉翁来。”虽然是第一次读到,却让人感觉似曾相识,十分的眼熟和亲切。她本是个女诗人,这里没有一点女人怜香惜玉的气息,而纯粹是一种老辣与洒脱,一种酒逢知己千杯少的豪饮与爽朗,要么怎么会有“清香欲唤醉翁来”呢。当然,也许是两小无猜的知己,久别重缝,洒脱无忌。  

  读她诗的另一个感觉就是,语言中口语化的应用和唤起人们对先辈们的敬仰。譬如金寨博物馆见旧军装:“件件旧衣物,补丁连补丁。 终朝不言语,足可证曾经。”你是否觉得这是在读诗呢,我觉得她是在与读者聊天拉家常,但有确实在读诗,看她把那些补丁加补丁的旧衣服摊开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看到前辈,看到那些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们,曾经就是穿着这样的衣服浴血奋战的。如此说来,你是在读诗还是在听故事,是在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吗?好像没有,但你又不得不在接受旧衣物“足可证曾经”的熏陶和浸染。
  读方书兰诗的再一个感觉是充满着细腻的温情与质朴的沧桑感,如为母亲洗头:“ 雪丝无语蕴沧桑,一世辛劳安可忘。 热水能除发间屑,难除老母满头霜。”这恐怕是好多女性都做过最专情的事情,对母亲满头雪丝
蕴沧桑和热水除屑不除霜的感悟,是何等贴心的通透解读啊。俗话说知母莫过于女,同样身为母亲的女儿,当然更知道母亲的艰辛与苦难熬成的雪丝中的沧桑。短短二十几个字,把母女之情诠释得心有灵犀一点通。本来还可以写上几点,但考虑到篇幅问题,故就此打住,不知是否确切,仅此个人之见,请各位网友海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