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5-2-26 19:19: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由布谷鸟叫说起
布谷鸟叫了,意味着农民们要播种了。自然界真的是太神奇,每年这个时节,这鸟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人类尽快播种以不误农时。
不仅如此,它们还分布在不同地点同时鸣叫,互相呼应,形成无死角的网络。如此一来,人类不得不被引起对抓紧农时的高度重视。
以往的时日,包括在老家、白湖、盛桥、庐城、魏岗、蚌埠等地,都曾听到过这同样的叫声。可见它们无论相隔远近,所处环境不同,其语言却是相通的。比如在全球范围,汪汪都是狗吠,喵喵皆为猫叫,咕咕则是鸽鸣,嘎嘎均是鸭叫……
由此推及其它动物,它们的语言则都是统一的,不同地方的个体到了一起,能很方便地沟通和交流。这难免不让人类心生羡慕,因为人类的语言实在太复杂。而不计其数的语言种类往往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顺畅交流。即便在平原地区,语言也有差别。而在深山区,则更胜一筹。往往隔一座山的居民互相听不懂对方的话语不足为奇。
当然,人类语言的复杂,从本质上说,并非不如动物,而恰恰是高于动物的表现。因为在语言正式形成前的远古时代,类人猿发出的简单音节,应该是人类原始语言的先祖。想必当时在一定范围内,人类的语言应该是相通的。后来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语言日益复杂化。
另一方面,人类在生产劳动中为互相交流而产生的各不相同的语言,说明人类高度发达的大脑有驾驭语言的能力,而动物则不具备这些功能,因而只能便用统一的语言进行交流。
当然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社会的发展促使了人类语言的复杂化,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顺畅交流,这也说明事物具有多面性及世界的多样性。
前些年回老家,发现小朋友们都说着较标准的普通话,而这在过去这个通行方言之地是不可想象的。同时,如今无论走到哪,即便那些外人无法听懂的方言区,小朋友们也都说着较标准的普通话。可见,国家推行普通话,对于方便人际交流、促进各项活动起到了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不过,随着普通话的持续普及,有的地方小朋友又不会说方言了。然而方言是地域文化和整个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任其消亡是断不可取的下下之策。
为延续方言,使之不致中断或消亡,有的地方,比如上海的中小学,已开始抢救方言。让小朋友们既会说普通话,又会说方言,使两种语言并驾齐驱、相互映衬。以使属于上层建筑的语言文化充分发挥其特长或优势,达到更好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