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族英雄陈化成
陈化成(1776—1842),抗英名将,民族英雄。在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他身先士卒,英勇抗击英国侵略军,誓死坚守吴淞口,最后捐躯殉国。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英国侵略军以大小船只百余艘进攻吴淞要塞。时年六十七岁的江南提督陈化成镇守西炮台。他亲自在前沿督战,并挥令旗指挥炮兵发炮,与英国军舰对攻。
其时两江总督牛鉴却主张议和。陈化成不顾牛鉴主张,坚与阵地共存亡。最后他带领亲兵数十人,孤立无援地坚守西炮台阵地。
为夺取吴淞要塞,英军利用汉奸作向导,分兵绕至西炮台后侧进攻。其时正逢牛鉴往西炮台途中。英军开炮轰击牛鉴所部,牛鉴即狼狈逃窜,英军乘机从正面登陆西炮台。当时驻守吴淞东炮台的是参将崔吉瑞。面对英军的炮火,他们竟放弃抵抗,所部官兵四散溃逃,致西炮台腹背受敌。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陈化成不幸中炮牺牲,所部八十余人全部壮烈捐躯,西炮台失陷。吴淞要塞沦陷后,英国侵略军矛头即直指上海。
吴淞口抗英失败的原因有三。
一是作为两江总督的牛鉴无意抗英。刚开始就要与英军议和,在遭遇英军时不作抵抗即逃之夭夭。
二是驻守东炮台的参将崔吉瑞的放弃抵抗。他非但不与陈化成合力驱敌,反而放下了武器,致陈化成孤军奋战,将原本可依托东西两炮台夹击英军的有利条件化为乌有。
三是汉奸的卖国行为。因为有卖国求荣的汉奸存在,就使得事情完全败在他们手里。可见在汉奸卖国贼的眼里,什么国家民族利益,什么国格人格统统可以不要。他们只要像癞皮狗似的活着就行。他们虽迎合敌人而得逞一时,但终究都逃脱不了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而永遭万世唾骂的可耻命运。
不过,以上原因只是现象。若从本质上看,乃是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败无能所致。要不也不可能让英军从广东沿海路北上,一路攻城掠地,直抵上海,直至攻陷南京,从而迫使清政府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的《中英南京条约》,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一百多年过去了。纵观整个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军虽一路受到钦差大臣林则徐虎门销烟(却反被革职并被充军伊犁)、广东大角炮台守将陈连升、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浙江定海三总兵葛云飞等率部英勇抗击,但在内里已如忽拉拉似大厦倾的清政府面前,我们这些视死如归、英勇献身的民族英雄真的是回天'乏力。
但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每一次抗争都为我们的国家民族铺就了一块走向未来的基石。他们英勇抗击外侮的不屈精神和壮烈举动将永远名垂青史。并被后人敬仰、传承和效仿。这些民族英雄永远值得后人追捧。唯如此,我们这个曾遭受一百多年苦难的民族才生生不息,才会日益兴旺发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