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0-27 19:5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高老头》启发我们该如何教育子女
《高老头》是法国作家巴尔扎克(1799一1850)的长篇小说,也是巴尔扎克《人间喜剧》的一部分。
小说主人公高老头作为在法国大革命(1789一1794)期间起家的面粉商人,他在中年丧妻后,把自己的一切都倾注在两个女儿身上。为让她们能挤进上流社会,从小开始,他就花大把的钱让她们受到良好的教育。在她们出嫁时还各给了80万法郎作为陪嫁。
然而,在蜜罐里长大的她们却挥金如土,生活放荡,非但不懂父亲挣钱的不易和应该自立的道理,反而最后竟置身患重病的父亲于不顾,只管寻找自己向往的奢糜生活,栽进了没落世界的深渊。
小说通过高老头的悲剧,从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上展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极为深刻地剖析了那个时期法国社会人与人之间的金钱至上、冷漠无情的现实关系及产生的社会根源。作品也多角度地反映出作者世界观中所具备的进步性与局限性。而作品中的人际关系及各类人物的不同追求,更充分表现了《人间喜剧》所达到的艺术成就与存在的不足。
在《高老头》这部作品中最能体现其艺术风格及特点之处,在于小说的字里行间,用大量细腻的心理描写向读者展现出鲜活灵动的故事情节,将19世纪法国社会以金钱维系人际关系及冷漠的人性深处的劣根刻划得细致入微,淋漓尽致。
反观高老头与其女儿的关系,用我们中国话来说,惯子不孝或惯子如杀子,确有道理。而棍棒下面出孝子,其说法虽显教育方式有过分之处,但对于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不无一定道哩。
当今我们国家的青少年大多为独生子女,近些年的则被称为“Z世代”(1995一2014,一出世即生活在电子产品及AI世界里)。因其长辈皆对其寄予厚望,一般情况下,很少受到父母的责骂。只求他们能积极上进即可,至于物质上则竭尽全力予以支持,强烈地体现了天下父母之良苦用心。
不过,话又说回来,要求孩子积极上进应从两个方面予以区别,首先是做人,其次才是做事。只有让他懂得了如何做人,他才能健康成长,未来也才能做成事,才有后劲,也才能走得长远。
中国有“猪圈岂生千里马,花盆难养万年松”之说。高老头的悲剧就在于没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好与子女的关系,正应了并诠释了以上这句话的内涵,其教训是极为惨痛深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