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7-30 17:45:4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铜陵
明末东林党首领顾宪成所撰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是明代东林党(明末一批针砭时弊的知识分子)首领顾宪成撰写的一副对联。直至今日,在江苏无锡“东林书院”旧址,还能寻见这副对联。其上联的意思是说书院的环境幽稚,适宜人们专心读书。这十一个字生动地写出了自然界的风雨声和人们的读书声融汇一体,与天籁齐鸣。
下联的意思是说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应关心政治,而非只读圣贤书。这十一个字充分表明了当时的东林党人在政治上的抱负。他们主张不能只关心自己的家事,还要关心国家的大事和全世界的事情。因为那个时候的人已经知道天下不只有一个中国 ,还有许多别的国家。所以,他们把天下事与国事并提,可见这是指的世界大事,而不仅限于本国的事情。
把上下联贯患起来看,它的意思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使两方面紧密结合。而且,上联的风声、雨声也可以理解为双关语,即兼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政治上的风雨。因此,这副对联实则意味深长。拿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要用正确思想指导自己的实践,即做到“又红又专”。
东林党人读书和讲学,显然有他们的政治目的。尽管由于历史条件限制,他们当时是站在封建阶级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但是,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的和追求个人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得多了。
人类社会处于阶级社会阶段,一切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于是一个人所从事的事业都是为政治服务的。也就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反过来,你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做事业,则体现出上层建筑在一定条件下对经济基础起着反作用。即你的知识和才能是为国家强盛还是为别的什么服务?
在时代脚步已跨进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中国人应具备清醒的意识,务将个人与国家、社会联系在一起。因为有了强盛的国才有自己安稳的小家,有了风清气正的社会平台,个人才有更好发挥作用的空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