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7 21:3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王阳明
王阳明是王守仁(1472-1529)的号,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
王阳明之哲学思想以“心”为宗,他以“心”为宇宙本体,提出“心即理”的命题,断言“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倡言“知行合一”说,后专主“致良知”说,认为“良知”即“天理”,强调从内心去体察天理。明代心学发展的基本历程,可以归结为:陈献章开启,湛若水完善,阳明集大成。他的阳明心学后来传入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甚众,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王阳明的思想在哲学分类上属主观唯心主义,即一切从人的主观思想出发,认为人的精神决定一切。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认识是人们心灵的自由创造,是头脑里固有的,(客观唯心主义则把认识看成“神的启示”、“天赋观念”)。
宋朝心学的开山鼻祖陆九渊的“吾心即是宇宙”,英国大主教,主观唯心主义代表人物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等观点,都是极具代表性的、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
作为哲学思想上的一个学派,上述思想本无可厚非。可是一旦被一些人作用于社会实践,就会产生不可估量的负面作用。
比如王明等二十八个半(这个半一般指徐一新,属摇摆不定者)布尔什维克,1930年从莫斯科回国后,时时处处以共产国际马头是瞻,以共产国际代表自居。专横跋扈,颐指气使,不顾中国革命实际,凡事生搬硬套苏联的做法。
他们根据苏联在世界上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想当然地提出社会主义革命也可以在中国一省或数省首先取得胜利的不切实际的想法。企图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薄弱,工人阶级力量不强且地域宽广的落后农业国搞武装暴动夺取政权,致已有成果丧失殆尽。
王明在军事上的“左”倾错误对中央苏区的危害极大。当时“左”倾的中央机械地执行共产国际指示,反对毛主席的“诱敌深入”“运动战”等,提出“两个拳头打人”(企图在两个方向上同时求胜、结果一个拳头用不上,另一个打得很疲劳),“两条道路决战”等错误路线;更为严重的是无原则地重用李德(共产国际所派),取消军委的集体领导。在第五次反“围剿”开始后,李德起初推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接着实行防御中的保守主义,最后实行退却中的逃跑主义。他极力推行“御敌于国门之外”、“短促突击”、“六路分兵”、建立正规军打阵地战等一整套“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方针,最终导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丧失。在战斗中甚至一挺机枪架在什么位置也要听从远在莫斯科的共产国际的指令。
王明“左”倾在经济上也给革命带来极大危害:第一,增加了根据地的动乱因素,影响了根据地秩序的稳定。第二,造成根据地耕地抛荒、耕作粗放、粮食减产、连年粮荒的不良后果。第三,延缓了根据地经济的发展,造成军民生活艰难的局面。第四,群众生活困难严重影响扩大红军工作。第五,经济上的“左”倾错误影响到根据地的巩固和战争的进行,成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之一。
我们日常说的“长官意志”,不顾实际,不加分析地凭拍脑袋想问题,办事情、制订决策等,从根源上说,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不过陆九渊、王阳明的“心”学只认为主观意识决定一切,是世界一切事物的主宰,而非要人胡作非为,胡乱作为。尤其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说即言行一致更具积极意义。在实际生活中,不切实际的乱作为,滥作为等,从根本上说,也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这种思维方式对社会贻害无穷。
王阳明的知行合一中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或良知,对事物的认识;“行”是指人的实际行为。知行合一的主张认为,外在的行为是由内在的意识支配的,一个真正善良的人,其行为是自发的,因此“知行合一”即意指由衷向善的人,其外在行为是善的。王阳明认为,通过致良知,即通过“格物致知”(成语,指研究事物原理而获得知识的实践),可以达到知行合一的境界。这正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并做到言行一致进而采取相应措施所必须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