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12-21 20:18:1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我的学校一一庐江盛桥初中(三)
从学校第一次回家,我们家已随大队部从白湖南畔搬到湖心处与原五大队合并成立的新一大队。这儿已用上了由大队自行发电且自傍晚至晚10点熄的电灯。虽然灯光昏黄,时间也仅4个小时左右,可毕竟比煤油灯进步得太多。
盛桥初中建于五十年代末。全校三个年级五个班(初三年级仅一个班),至多两百来个学生。学校老师与学生各有一个食堂。学生食堂的饮用水就在食堂面前一口一百来米长、三十多米宽的池塘里。那塘水还被我们用来洗滌碗筷和衣物等。
夏日里,男生们每天晚饭后就在食堂后面的露天空地上用热水擦澡。
我们每天早晚各二两米稀饭加腌菜,中午半斤米干饭加一只素菜。那所谓半斤米干饭只够填个胃角落。于是我们这些家庭条件稍好的农场子弟,就隔三差五地每两个人合伙由生活委员代为在食堂另订半斤米干饭。有时我还将从家里带的小咸鱼倒上混装在一个半斤酒瓶里的菜油、酱油,由炊事员代为在饭锅上蒸熟,算是给自己加一个好菜。
秋冬季里,教工食堂买来许多山芋,煮熟后卖给我们这些在学生食堂没吃饱的人。就这还得家庭经济条件稍好的学生才买得起。
那时每到下晚自习,所有人肚子早饿得咕咕叫,但只能忍着,毫无办法。有时周日晚有返校的农村同学从家带了罐头瓶盖大小的烧饼来卖,一角钱一个。我们这些条件稍好的能买上一两个充一下饥,当然再多也就吃不起了。
起初我们这些农场子弟用粮票在食堂买饭票,后来粮站搭30%杂粮,食堂就让我们自己去粮站买米。比如20斤粮票只能买到14斤大米,另外搭配的6斤大麦对我们来说一点用处都没有。然后就得拿家里人的粮食定量以弥补我在学校的不足。
有一次,我的同桌徐国政同学午饭没吃饱,就到盛桥街上买了大号搪瓷缸一缸子饭加两条鲫鱼吃了。上课后不久,只听他身上发出嘣的一声响。他悄悄告诉我,裤带干断了。
到初三时,我的同桌叶声远将上午最后一节课的阳光影子刻在木窗框上。于是肚子早就饿得咕咕叫的我们只盼着阳光的影子快点到那儿(还随季节的变换,刻痕也适时变动)。只等下课铃一响,所有人赶忙从课桌抽屉里掏出碗筷或勺,蜂拥冲出教室,沿塘埂土路向着北面一百多米外的食堂疾奔而去,身后卷起遮天蔽日的团团灰尘。
食堂炊事员早将各班级的饭菜分装在一大一下两木桶里,由各班值日生分给每位同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