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区持续规范涉企执法,做好要素保障,优化生态环境监管服务,全面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绿色发展。 实施正面清单、规范涉企执法。将全区19家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推行差异化执法和非现场执法,对纳入正面清单管理的企业无事不扰。聚焦部门联动,推动监管信息共享互认,避免多头执法、重复检查。联合商务、市场监管、应急管理、气象等部门,对辖区82家企业开展跨部门“双随机、一公开”联合执法检查。强化环境保护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共同打击环保违法犯罪,今年已移送公安环境违法案件5起。严格执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防止“任性执法、类案不同罚、过度处罚”问题。执法均严格执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今年已召开案件审查会12次,对涉嫌环境保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案件慎重集体审查。 统筹把控总量、做好要素支撑。将环境评价要素纳入“亩均效益评价”改革评价指标,“企业自身挖潜+乡镇全域挖潜+全区域统筹”,对重点项目生态环境要素优先保障;通过对现有治理措施进行提标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清理长期停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等方式,深入挖掘腾出各类污染物总量百余吨,保障全区重大项目有序落地。 创新普法方式、优化企业服务。持续通过互联网平台对重点排污单位实施精准普法,一线执法人员、技术人员每半月入企交流送法。目前“环企精准云普法”小程序覆盖全区167家企业,涉及企业法定代表人、分管副总、环保技术人员“三类”人员共491人,在线学法、考试通过率100%。联合省、市生态环境部门及税务部门开展“送法暖企”“普法沙龙”等活动,通过送法普法暖企方式,助力企业绿色健康发展。常态化开展帮扶检查,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梳理,以《环境监察通知书》将问题梳理交办给企业,指导企业制定整改方案,限期完成整改,并适时开展“回头看”检查。发挥环保管家作用,从入园项目准入把关、协助环境管理、企业环保管理、日常环保咨询、培训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环境绩效服务,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