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5|回复: 0

科学看待甜味剂

[复制链接]

2万

主题

2万

帖子

8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82708
发表于 2023-11-5 10:4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
报记者 贾月洋

来源:光明日报
在酸、甜、苦、咸四种基本味中,甜味可以说是人类最喜欢的味觉刺激。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通过摄入糖分来品尝甜味。可是,过量摄入糖分,可能导致糖尿病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于是,人类发明了一系列甜味剂来代替糖。不久前,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宣布阿斯巴甜为“可能致癌物”。同一时间,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也发布了人工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认为只要摄入量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可放心食用。

一边是“可能致癌”,一边是“可放心食用”。对于以阿斯巴甜为代表的人工甜味剂,究竟该如何科学看待?“甜味剂开发了这么多种,加工食品种类那么丰富,但从营养医生的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吃一些更天然的食物,加工程度越低越好。”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医师许英霞表示。

人类对甜味的追求由来已久

人类对于甜味的追求,由来已久。

“所有的(或者说几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喜欢甜味。乳汁,包括人类的乳汁,都是有甜味的,或者说几乎无不与甜味有关。”英国学者西敏司在其著作《甜与权力》中,揭示了糖从奢侈品到逐渐普及的过程。彼时,遍布各殖民地的甘蔗种植园,源源不断地为世界各个角落输送甜味,制糖业成为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

19世纪,化学工业蓬勃发展,为人类追求甜味提供了新的方案。1879年,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两位研究人员——莱姆森和法赫伯格,共同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一种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的物质及其合成方法,这个物质的另一个名字就是——糖精。

糖精能被发现,背后的故事非常有趣。有一天做完实验后,法赫伯格没有洗手便去吃东西,嘴里忽然觉得有明显的甜味,便回到实验室搜寻,终于找出了残留的甜味物质,后来和实验室主管莱姆森合作研究,共同发表了论文。于是,世界上第一款人工甜味剂,就这样被“意外”地研制出来了。

这个不经意间的发现,对日后的食品工业产生了巨大影响。糖精的甜度是蔗糖的300~500倍、成本却只有其1/10,且几乎不参与人体代谢,所以迅速普及开来。与此同时,其他甜味剂的研发也势如破竹。1937年,甜蜜素被发明,甜度为蔗糖的30~50倍;1965年,阿斯巴甜被发明,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1967年,安赛蜜被发明,甜度约为蔗糖的200倍;1976年,三氯蔗糖被发明,甜度约为蔗糖的600倍;1993年,目前世界上甜度最高的人工甜味剂纽甜被发明,甜度达蔗糖的7000~13000倍……和它们的“先辈”糖精类似,这些人工甜味剂的问世,不乏像糖精一样,属于科学家的意外收获。

随着化工技术的快速发展,木糖醇、赤藓糖醇等天然甜味剂也被科学家从各种天然物质中提炼出来,丰富了甜味剂大家族。

经过100多年发展,目前的甜味剂数量已相当可观,其分类方式各有不同:按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甜味剂;按甜度高低可分为低倍甜味剂和高倍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可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不同种类的甜味剂化学性质各异,分别适用于不同种类的食品加工,且在相互混合时还能产生别样的甜味口感,丰富了人们舌尖上的刺激。

甜味剂对人体有何影响尚未可知

作为化学工业的结晶,人工甜味剂自诞生之日起,便因“安全性”问题饱受争议。以“阿斯巴甜可能致癌”的结论为例,近年来,不乏在各种研究中发现阿斯巴甜导致白血病、淋巴癌、肝癌等疾病的报道。此前,糖精和甜蜜素等人工甜味剂,也有过是否健康的争议。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经过评估,将阿斯巴甜列入“可能致癌”的第2B组。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总顾问陈君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2是指第二级,从致癌证据方面看不是最强的;B是指可能对人类致癌,所以媒体报道的用词是“可能的人类致癌物”,这是准确的。

陈君石建议:“如果要讨论中国是否允许继续使用阿斯巴甜,应该参考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的报告。”据悉,前述两份报告发布后,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曾在其官网发文,“结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最新评估结果和我国居民消费情况进行安全性评估,阿斯巴甜按照我国现行标准规范使用可以保障安全。”

目前来看,甜味剂对人体究竟有哪些影响,或许尚未可知。

甜味剂摄入应适可而止

“从来没有一样东西是绝对安全的。所谓安全和不安全,一定和剂量有关,脱离剂量谈安全没有任何意义。”陈君石如是说。

糖和甜味剂,均可为我们提供甜味,但特点各有不同,建议的日常摄入量也各不相同。从糖的角度来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的“平衡膳食八准则”中第5条便是“少盐少油,控糖控酒”,其中对于添加糖的摄入量,建议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我们国家目前的人均摄入糖量,大概是10g,离25g还差一些。但有一些人群需要特别注意,比如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人群。”钟凯告诉记者,“对于他们来说,含糖的饮料最好也少喝,比如一瓶甜度为10%的含糖饮料,喝250ml就够25g了,如果每天都喝,甚至每天喝好几瓶,对健康肯定有影响。”

“就甜味剂本身来说,几乎是不太可能让你吃到超出它健康指导值的。因为不少甜味剂的甜度比蔗糖要高很多倍,按照ADI标准推算,可能一天得吃半斤或一斤糖,一般人是受不了的。”钟凯说。

“对于阿斯巴甜而言,因为它进入人体后会分解出苯丙氨酸,所以有极少数患有遗传病(诸如苯丙酮尿症)的人群是不能摄入的。”钟凯提醒道。

许英霞则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她的看法:“我认为糖更好一些,因为毕竟还有些营养,控制好量就行。而甜味剂不是营养物质,如果不是吃不了糖的人群,我建议甜味剂摄入适可而止。”

“建议大家采购食品时多关注配料表,对里面加的是糖还是甜味剂、加了多少、还有没有其他食品添加剂等信息,都能有基本了解。”许英霞建议,“还是要多摄入天然食品,少摄入加工类食品,比如孕妇、儿童等不宜食用的食品,就可能有一些潜在风险。”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对糖的摄入量提出了建议,我国对多数甜味剂也设置了限量,但对木糖醇等少数甜味剂,则没有作出规定。

专家表示,不论是糖还是甜味剂,均应控制摄入量,归根到底,是限制自己对甜的欲望。

(本报记者 贾月洋)

图片均为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责编:杨曦、陈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