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教体局坚持把课后服务作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抓手、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平台、立德树人的有效阵地,“四点发力”赋能课后服务高效有序、多元特色开展。 一是强“核心点”,推动课后服务运行从“全覆盖”走向“高质量”。建立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学校主责、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机制。用好民生实事考核激励办法,从资金投入、创新亮点、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各县市区课后服务进行赋分考核。开展市级课后服务示范校、先进县(市、区)评估工作,组织实施中小学课后服务实地督查、明查暗访,以督查激励等方式推进全市课后服务水平提档升级。 二是筑“支撑点”,推动课后服务监管从“分散式”走向“集约化”。全省首创市级统一课后服务管理平台,全市663所中小学幼儿园在平台上注册账号,上传20655名教师、244206名学生基础数据及11556门课后服务课程。以管理平台为媒介,建立校外人员参与校内课后服务“白名单”制度,建立本地课后服务课程资源库,覆盖本地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以“菜单”方式供学校选择使用。 三是夯“薄弱点”,推动课后服务内容从“基础性”走向“个性化”。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实行“托管+拓展”的普及性服务和引进第三方的“个性化服务”两种模式,引入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综合实践、非遗项目等提升学生素质、培养个性化特长的非学科类培训课程和实践活动,为有需要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2023年春季学期,全市开设校内社团、兴趣小组活动264项,287名校外教师开通73门个性化课程。依托非遗传承人力量,将宣纸、徽剧、徽菜、徽州三雕、皖南花鼓戏、皮影戏、皖南剪纸等本土非遗项目引入课后服务,形成“一校一品”的美育格局。 四是补“空白点”,推动课后服务形式从“单一化”走向“多样性”。在2021年秋季学期全市中小学课后服务“两个全覆盖”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课后服务逐步向午间、向寒暑假、向特殊时段延伸。以“食堂+配餐”模式,午餐服务实现有需要学生全覆盖。在全省率先印发《关于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的通知》,2023年暑假,全市有6个县市区共37所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开设班级530个,15184名学生、2124名教职工参与暑期托管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