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8-25 21:34:2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珠城岁月(二十一)
刚参加工作不久,受学校委派,我在市群众艺术馆学过一段时间的作曲。后来在学校的晚会上,舞蹈《春风催雨润大地》就是我作的伴奏曲。
1975年春节前夕,我们学校组队参与了省生产指挥组主办的文艺调演。因为那段时间,学校归省生产指挥组主管。
我们组织了一支小分队前往合肥参加调演。我们的节目是反映拥军爱民的集体舞蹈《我为亲人补军装》,我饰库尔班大叔的舞蹈《大寨亚克西》和小合唱《夜航之歌》。其中舞蹈《我为亲人补军装》荣获创作奖。
当时还记得由上海人组成的省国防工办代表队表演的反映企业对产品精益求精、力争上游的上海方言说唱节目;巢湖航运公司的是舞蹈《师傅教我扎拖把》等。
那时我们代表队的乐队是弱项。除三把二胡是本校学生外,其余扬琴、小提琴、手风琴等均从校外请的人来帮忙。
那晚在蚌市前往合肥的火车上,在我们一行人邻座有一对兄妹。只见二十左右的妹妹时而对着车顶灯大喊:毛主席啊,你真是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时而双手边拍打坐在座位上的哥哥的头,边大喊:傻子、傻子、你怎么这么傻呀?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傻子呀……傻子、你真傻呀、你太傻了呀……
经向其兄长了解,得知他妹妹脑子有了毛病,他是带她去合肥治病的。至此,一股同情之心在周边人心中油然而生。
1976年10月,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四十周年。学校组织学生排演《长征组歌》。
那时说起来实在可怜,全不如蚌埠一中或二中,人家能拿出颇为气派的管弦乐队,我们若组队则要到校外请人。可那样很麻烦,只能由学生中的那位原上海知青的一把二胡伴奏。尽管该生二胡拉得很好,什么《赛马》、《喜送公粮》等拉得十分精彩,但一把二胡的音量毕竟太小,同时只能拉一个声部。于是这奇葩的不成乐队只能叫乐器的伴奏凑合着上场了。
好在人员不成问题,一百多人的合唱队,在舞台上一齐发声时,其声势及效果也颇为壮观且令人热血沸腾。
限于条件,我们只能排《四渡赤水出奇兵》和《过雪山草地》两首。当时我任指挥,每当需乐队奏前奏或间奏时,就只对那孤零零的一把可怜的二胡。那场景至今想来仍觉可笑至极。
后来到了七十年代末,学校才考虑筹建管弦乐队,并买了一部分铜管和木管乐器、弦乐器和打击乐器。可是还没等正式筹建,我就离开蚌埠了。
后来在工作单位,由于受人员、设备等条件限制,深感举办此类活动的不易。
有一次蚌市二中管弦乐队演出组曲《淮河颂》,邀请各校代表去观摩。
大幕拉开,庞大、齐全的管弦乐队令观众眼睛一亮。
一开始是“配乐朗诵",简要概述了淮河的前世今生,表达了沿淮儿女对这条河流的爱恨交加之情。
随后是“序曲",时而委婉、低缓,时而沉稳、激昂的曲调显示出淮河的兴衰。
第一乐章是“准河怨"。表达了淮河儿女对旧社会及淮河常泛洪灾的怨恨。
第二乐章是“淮河奋"。激越的旋律表达了淮河儿女向外国侵略者、反动统治阶级及大自然奋起抗争的不屈意志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第三乐章是“千里长淮唱新歌”。轻快、激昂的旋律表达了淮河儿女在新社会的崭新风貌及跟着共产党奋进不息建设美好家园的决心和信心。
第四乐章是结束曲。再现了淮河从衰到盛的画面,鼓励人们坚定意志、不畏艰难、向着美好未来不断前进的决心与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