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白湖(续八)
管教干部
五十年代初参与围垦白湖的管教干部属第一代白湖人。他们由老红军、老八路、共产党领导下的地方武装、解放军、上海等地公安系统支内干部、地方调入、少量学校分配等人员组成。那时白湖农场属安徽省公安厅劳改局管辖。不过,农场虽属县处级单位,但主要领导都是地、厅级,比如党委书记夏长根就是行政12级。
那时的管教干部大多20多岁且多数刚从部队转业过来,即便是夏长根等一班老革命也仅五十岁多点。
许多年轻干部还穿着在部队时的军装,有的原是骑兵的其裤子小腿部分收紧,并由扣子将裤筒紧裹在小腿上。
大队及中队的负责干部职位仍按照部队编制设置。比如大队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叫教导员,管行政的叫大队长,若干副职叫大队副,负责后勤的叫管理员,负责大、小伙房(分别为犯人或干部及家属食堂)的叫司务长,小商店叫供应站,各科室工作人员叫科员或干事;各中队负责人则叫指导员、中队长及队副。
那时晚间大队或中队都由干部们分上半夜和下半夜轮流值班。午夜交接时双方还在食堂吃一顿值班饭(或面条)。有的自己舍不得吃则带回给家里人吃。在那物资匱乏的年代,尤其是寒夜里能加这样一顿额外夜餐(或白天再吃)感觉爽极。
刚从部队或公安部门转业到地方的干部们还保持着先前的作风。每天清晨由值后半夜班的干部在一排排草房前边走边挨家喊:干部起床了。然后大家都跑到住房附近空地上集中,先跑上几圈、待做完广播体操后再解散。到后来,场部广播站线路通达全场各大、中队后,每天早、中、晚共播音3次。早上6时30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联播前有广播体操节目(口令配音乐),人们就都随着口令与音乐节奏做广播体操了。到六十年代后期,有一回夜间下大暴雨,突然关押犯人的小圩子那边传出急骤的警铃声。待干部们紧急起床到达不远处的小圩围墙外时,住处与干部及家属宿舍仅隔一个篮球场的公安部队连队指战员们已围着围墙跑了一圈过来了。后经巡查,原来是大雨使围墙上电线短路,致警铃大作。好在有惊无险。
由于年轻干部们逐渐增多,草房一时跟不上,大队就用草笆将每间房隔成左右两半,每半间住一单身干部或暂无孩子的年轻夫妇(有孩子者则住一间房)。好在吃饭在食堂,半间房里仅需一张床及衣服即够需要。
有的年轻干部不愿或不会洗衣物,就包给附近农村妇女洗,并每月向对方提供一块肥皂(当地人称洋皂,要肥皂票才能购买)。至于是否另付洗衣费我不知道。
这样的情形时间长了,就有农村大妈将自家已成年女儿带到大队来,有双方中意的后来就成了眷属。我三年级时,一大队曹姓会计常让我带信到梅山小学给他正上五年级(那时农村女孩子上学迟,小学三四年级或五六年级里已有人二十上下或二十多了)的对象。
此后过了一两年,曹会计的丈母娘来一大队在家属们面前诉苦:我嘎拉果雨絮不晓多狠心,小啊依里哭末,他讲把他甩床底下Ki,梯哈还有Le么狠心的人!
有时偶有犯人逃跑,大队就派一管教干部带上手铐,再由部队配一携带冲锋枪的战士根据已掌握的线索外出抓捕。
刚解放时,实行“供给制”,所有管教干部都配发帽子上有“八一”帽徽、衣服左胸前缀有“中国人人民解放军”字样的军装。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实行“薪给制”后,管教干部们上、下班则都穿家常服装(七十年代才配发少量只有出差才能轮着穿的上白下篮或全篮色警服)。直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两劳系统改属司法系统管辖后才全员配发臂章有“警察”字样的警服(公安系统臂章为“公安”字样)。
那时的体育活动是打乒乓球、羽毛球,或与部队指战员打篮球。当时干部们更不存在运动服(大多数人每月二三十元的工资也买不起),打篮球热了,脱掉外衣仅穿式样特老气的白色棉毛衫裤。有一次有一干部穿着脚踝带小脚罗口的棉毛裤打篮球。可是那快要坠至腿弯的裆实在太丑太难看。为此当场有人揶揄说:大家快看,他穿的是奥林匹克运动裤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