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经的白湖(续二)
围垦白湖
为排掉湖水,约在1958年前后,先筑成东大圩的围湖大堤,其中围湖大堤的一部分是南起塘串河、北至姥山长达10公里的的穿湖大堤。其堤顶可供两辆汽车并行(可那时全场只有一辆供行政12级的党委书记夏长根、场长外出的小吉普,大队仅有一辆由3匹马或骡拉的马车),堤脚宽约50米左右。东大圩圩堤筑成并排走大部分湖水后,第一年场部下令将稻种直接撒在浅水中。由于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当年即获大丰收。记得那个时候的水稻良种名叫“老来青”。
大约到了1958一1959年间,在第一条穿湖大堤的东侧100米左右处,又筑起一条与原穿湖大堤平行的第二条穿湖大堤。接下来开始筑西大圩的围湖大堤。由于西大圩面积比东大圩大,因此工程量也大得多,工时也长许多。
待西大圩围湖大堤筑成后,即在南北两处分别与第一条穿湖大堤的南北两端连接,从而围成西大圩。然后后筑成的第二条穿湖大堤与东大圩围湖大堤构成东大圩。最后将两条穿湖大堤南北两端之间约100米左右的圩堤挖开,于是两穿湖大堤之间形成了一条长10多千米、宽约100米的连接塘串河与兆河,并南通长江、北接巢湖的水道。
为了保证围湖大堤坚固以抵御未来的大水压力,在所有圩堤的外侧全用大片石自堤脚直铺至堤侧顶部,并用水泥沟缝。因此,白湖的大堤坚固异常。
在堤脚至圩河间,还留有约20米左右的平台,在平台上栽上了多行柳树以减缓大水时风浪对堤脚的拍击。平台再往外则是深约数米的护圩河。
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主要靠费用便宜的水运。农场的大到数百吨、小至几百斤的大小木船、小划子不计其数。水道开通后,河上常年白帆点点、舟船来往不息,一片繁忙。我们一群小伙伴则常在圩内东西纵横的灌溉支渠内用桨划小船玩耍,也在那个时候,我们都学会了用双桨或单桨划船。
关押犯人的小圩
在大圩筑成后,又开始构筑便于干部和部队看守的犯人居住的小圩,
此时犯人们原住的人字草棚已被拆除,而是住进了一排排呈房屋状的泥墙草顶监舍里。
监舍周边由边长一两百米、宽约10来米、深约数米且呈方形的圩沟构成监区小圩。圩沟外侧是高约5米的砖砌围墙,围墙顶上有密密的电网(起先仅是铁丝网,后来大队自行用柴油机发电后才成了电网)。在围墙大门及四角,均设有哨楼,由公安部队(属省军区独立二师,1984年后改编为武警部队)哨兵看守。到后来大队能发电后则在各哨楼装上探照灯监视四个方向的小河水面以防犯人越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