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5日,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新区凤凰洲志愿服务集散中心,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小家电免费维修服务。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
换个锁要600元,修个热水器先交50元上门费,固定搁板8个膨胀螺丝几十元、工费则收100元……不少人发现,近两年城市中上门维修的材料费用没怎么变,人工费用涨了一大截。东西坏了修还是不修,找谁来修,成为了生活中格外纠结的难题。人工费用上涨是不是大势所趋?居家维修如何少些烦恼?记者进行了采访。
上门维修花样百出 深夜1时半的北京,下夜班回家的小张发现家门钥匙被反锁在屋里,他赶忙跑去物业求助。“物业的值班人员给了我一个撬锁师傅的电话,打过去大概十几分钟师傅就来了。”撬锁只花了不到半个小时,却收了小张600元。“撬锁是一笔费用,撬完换新锁是一笔费用,最后还要加上上门费,一下子就贵了。我觉得这个价格超出了我的预期,但是当时那么晚了,也没办法,只能人家要多少就给多少了。”小张说。 上海居民宋女士给孩子买了一个书架,货送到后发现,书架又高又薄,如果不固定在墙上有可能发生倾倒,于是她从网上预约了相关服务。工人很快到家了,一个电钻、几个固定配件,半个小时完工。最后收费280元,配件80元,工费200元。宋女士付了钱,但内心觉得工费太高了。“我这一个书架总共才600元呀!” 家电维修通常有厂商的售后服务,是不是就让人省心呢?抱着对官方售后的信任态度,北京市民罗阿姨打通了家中热水器品牌的官方售后电话。“春节前,我家的热水器坏了,担心工人放假,我赶忙约了个官方的上门维修。工人第二天来我家看了看,说需要的配件他手头没有,得回去给我从公司其他仓库里调货。”一个星期之后,眼看着春节临近,罗阿姨却接到了工人的电话,“他说他们公司全国只有2个仓库,另一个在广州,春节前肯定来不及调货了,让我等到春节后再修。”没有修成热水器的罗阿姨一家,就这么度过了一个洗澡困难的春节。 王先生则是被网上信息误导,约到了“非正规”官方维修。“我家空调还在保修期内就出现了问题,我便从网上找了个官方售后电话,结果师傅上门后跟我收取上门费和维修费,我才知道我搜到的那个电话根本不是官方售后,就是一家私人上门维修公司的。”已经接受了对方服务的他,只能乖乖交钱。诸如此类的事情在上门维修市场上不胜枚举。 过去,手机坏了,楼下就有修手机的铺子,虽然质量不保证,但胜在方便又便宜;家里电器坏了,只要留意街上的吆喝声,就随时能拉来师傅帮你;忘带家门钥匙了,就去附近路口看看,一定能找到撬锁师傅……随着互联网全方位渗透人们的生活,上门维修的工人消失于路边,变成了各种维修网站上的一张张名片。记者调查发现,在微信小程序界面搜索“上门维修”出来的各种公司多达几十个。这么多的维修公司,反倒让消费者无所适从。 人工费用持续上涨 配件费几十元,维修服务费几百元,工价为何涨得这么快? 从大环境来看,专家表示,中国近年来人口红利的式微,造成了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18年劳动人口数量首次出现下降。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都阳分析,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使得单位GDP的增长可以吸纳更多的劳动力,然而劳动年龄人口数量下降又减少了供给,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 特别是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县域经济的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这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实施,农村富余劳动力有了更多选择,农村劳动力放慢了转移的脚步。近几年,各地不约而同地出现“招工难”。如果要保证招到工人,不提高工资几乎不可能。这就出现了人工服务费用快速上涨的情形。而那些处于保修期、承诺免费的机构,为了控制成本则往往采用“提高维修人员个体工资、减少维修人员数量”的方式,消费者会明显感觉到服务周期长了。 上门维修服务费高的现象,虽然在中国出现时间较短,但在发达国家却早已是常事。 澳大利亚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在澳大利亚,水管修理工的时薪甚至可以高达91澳币,且拥有21%的薪资年增幅空间,远高于当地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时薪。 而在中国,“蓝领工人月薪7000元”常常成为引发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愿意从事蓝领工作的人太少了。”一位子承父业从事维修工作多年的师傅表示。他坦言,人们总觉得干维修是技术含量不高的体力活儿,但如果愿意干的人少了,价格自然会高起来。 都阳表示,中国劳动力市场经历了迅速的变化,很多重大公共政策的调整,如高校扩招等,使得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教育资源的稀缺性降低,白领就业市场上的供给逐年增多;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就业市场上对蓝领的需求不降反增,供不应求现象日益明显,自然造成了蓝领劳动力成本的上涨。 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一技傍身的蓝领工人工资水平高于普通白领是正常现象。因为工资的高低由市场供需关系决定,而并非简单以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区分。专家表示,基于中国目前的供需结构,短期来看,蓝领工人工资持续上涨,普通白领工资停留在一定水平的情况还会进一步延续,包括上门维修在内的人工服务费用上涨很可能成为常态。 期待行业更规范、商品少故障 参考发达国家经验,升高的人工成本最终会提高老百姓的动手能力。在英国生活了5年的小唐,已经练就了一身本领——上能修屋顶,下能修马桶,更不用提各种家具、电器的安装了,全都不在话下。 “这也是没办法。”小唐说,“刚来英国的时候,我才18岁,连灯泡都没换过。来了这边之后发现真的是花不起这个钱,只能自己动手,渐渐地也都学会了。”如小唐一般“自力更生”的留学生不在少数,发达国家昂贵的人力成本,逼迫他们只能自己动手。 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国人DIY的本领也在不断提高。北京市民老王从建材超市买了一罐乳胶漆,“家里的壁纸有些年头了,不少接缝处都开胶了,准备自己回去黏一黏,这点儿事没必要专门找个人来上门服务。”上海市民宋女士则感慨,“宜家刚开到中国时,我们看到好多家具都配了自己组装说明书,如果要商家组装则另外交组装费。当时我们都觉得太麻烦。现在看,自己做简单的组装是大势所趋了。” 维修行业的专业性较强。很多时候,居民必须找专业的维修人员上门服务。采访中,许多人表示,作为“门外汉”的消费者很难看明白这其中是不是有猫腻,目前上门维修行业还是有些乱,希望能够透明化、规范化,“价格涨一些能理解,但是要明码标价、各项标准说得清清楚楚,不要低价叫上门,最后又一笔笔增加费用。”对于新出现的互联网维修平台,消费者也在观望,“平台肯定要赚钱呀,集中了各类维修倒是方便大家选择,但这里头会不会也同时抬高上门维修费用呢?” 无论是动手能力强的小唐,还是偏爱官方售后的罗阿姨,最希望的还是商品提高品质,特别是一些小细节、小零件,不要忽视。“官方售后再方便,自己动手能力再强,也不如买一个不容易出故障的好产品,一劳永逸。”
(责编:马昌、袁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