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水乡坊间里,“村规民约”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看似不起眼的“四字诀”,深入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以群众性文明创建活动培育宣传着良好的社会风气,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水阳民众建立干净整洁的居住环境、文明和谐的邻里关系、勤俭节约的文明风尚。 环境治理“渗”村中 水阳镇各村将整治周边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纳入村规民约,呼吁广大村民共同参与到环境治理工作中来,建设干净整洁、秀美宜居的居住环境。 在农村清洁工程不断实施过程中,老百姓一步步地看着村子在不断变化,从前垃圾成堆、蚊蝇乱飞的年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垃圾越来越少,村子也越来越美了……就连“垃圾”也走上了正经的轨道,从村民的“户集”,清运员的“组收”,镇中转站的“外运”,再到区填埋场的“集中处理”,垃圾也算是有了“归宿”。从2012年农清工程实施以来,清理农村生活垃圾7000余吨,农村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 环境治理是一项长期的过程,既需要镇村两级共同努力,也离不开村民的大力支持。通过“十星清洁户”评比工作的开展,村民都能自觉加入到整治周边环境的队伍中来,将房前屋后清扫的干干净净,村民环境整治、讲究卫生的意识不断提高,他们通过实际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责任,践行着“村规民约”的章法。 精神创建“入”家园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农村文明新风。将精神创建纳入村规民约,深入开展“身边好人”评选活动,挖掘好人事迹。近来年,各村完成上报好人线索达3000余条。我镇陈海鸣、周金宏先后被评选为安徽好人,袁菊香获得安徽好人提名奖,评选为市、区两级的水阳好人达20余人。村委会通过身边好人好事作为模范标准,开设“道德讲堂”讲座,召开村民道德评议会,进一步提高村民整体道德素养。 广泛开展“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十星文明户”等活动,村民自发组织的旗袍秀、军鼓队、新建女子舞龙队、鳡圩龙舟队、传统马灯队等,开展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充分展现了水乡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树立文明新风。每个村庄均建立村民娱乐休闲广场,设立了农村宣传文化墙和文化宣传专栏,建有健身器材、运动设施等,村民农忙之余跳广场舞的大妈、练剑的大爷也多了起来,傍晚、清晨一派全民健身的喜象,大大提升了村民的精神文化水平。 结合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深入乡村开展文艺活动、影视巡映,进行医疗巡诊、科普、法律知识宣传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抵制封建迷信,引导人们远离“黄、赌、毒”,让广大农民朋友在文化活动中愉悦身心,受到教育,提升思想情操和文明素质。 移风易俗“显”新风 该镇持续推进“四个一万”宣传活动,组织发放《开展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倡议书》,村(社区)制作、张贴移风易俗宣传板块,党员干部带头签订承诺书,开展万人大签名活动,结合《水阳镇移风易俗工作实施方案》,在全镇范围内掀起一股热潮。 从前各村红事请歌舞、白事请丧乐,台面越大越气派,红白喜事一开席就是三天流水席,席上酒水不限,而且大荤占主,席桌是越多越有面儿。无论盖房上梁、升学、满月、开业、“过十岁”等,都要凑到一起,大摆宴席,广收礼金。有的“人情”分量重,一个月碰上几个就压得生活喘不过气了,也得硬着面子往上扛。 近年来各村(社区)通过成立红白理事会,广泛宣传,移风易俗改革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婚事不搞攀比、不讲排场,鞭炮、迎亲车辆、酒席档次等都一手把关,控制在合理范围。丧事简办,做到孝老敬老,抵制大吹丧响、沿街抛冥等不良行为,文明节俭治丧。得益于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类似满月周岁、升学入伍、乔迁开业等喜庆日子,大多数人也都不再大肆操办,一切从简,一家人和和美美吃个“喜庆饭”,弘扬着时代新风。 村规民约既是放权于民,又是转变村民观念的有效方式。各村(社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在原有的基础上,重新梳理归纳意见,修订出更加完善、符合新农村发展方向的村规民约。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是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也是我们建设美好水乡的迫切愿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