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蜜枣有南、北之分,宣城水东蜜枣是南枣中的珍品。
据传:早在清康熙年间,当地有一对新婚不久的夫妻,丈夫远出经商,妻子将家乡的特产青枣,用蜂蜜煮后晾干,寄给远方的丈夫,以期不忘乡土之情和夫妻之恩。不久,丈夫来信说,蜜煮青枣虽好,只是外甜内不甜。心灵手巧的妻子,出于对丈夫的一片深情,想出了一个妙法:她将头上髻发的银簪,磨制成锋利的刀片,将一个个青枣,细心地割切出一条条裂缝,再用蜜糖和煮。蜜汁由裂缝渗透于枣肉,终于使煮熟的枣子内外都鲜甜。丈夫接到以后,取之一尝,顿觉香在口中,甜在心里,并逢人相告,赠与人尝。人们美其名为“蜜枣”。
丈夫回信妻子,由衷称赞不已。于是,妻子每年秋季,都要如法炮制一桶情深意浓的“蜜枣”,储藏于家中,不时寄赠丈夫。不久,这种制作精细、香甜可口的蜜枣,被里人广为仿制,成为当地特有的名产,并很快传扬四方,被人们命名为“水东蜜枣”。当时著名诗人施闰章(宣城人)曾作有《割枣》诗曰:“井梧未落枣欲黄,秋风来早吹妾裳。含情割枣寄远方,绵绵叠叠千回肠……”。
数百年来,每当仲秋之际,水东一带枣农,男女老少喜收鲜枣,精制蜜枣。在制枣过程中,被煮碎的枣肉丝或挖破的枣肉片,俗称“兰花枣”(又叫“碎枣”),实乃价廉美物。因其“买相不佳”多为当地人自销,外地人难以购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