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孔乙己的悲剧
一一再读《孔乙己》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短篇小说《孔乙己》(后收入《呐喊》)中的一个极鲜明的悲剧人物。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是1919年,当时正值辛亥革命结束和“五四运动”前夕。也是一战刚结束之时。作者通过孔乙己的形象描写,揭示了封建腐朽思想和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与束缚,因而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与反科举思想。
孔乙己的出场颇显特别。他身着长衫,说明他是一个读书人。按说当时穿长衫者不屑与做工的短衣帮一起喝酒,来酒店喝酒必进入雅间坐下慢慢品味才是。可孔乙己这位穿长衫者却与短衣帮一样,只在门口站着喝酒,并且是身穿长衫站着喝酒唯一的人。这说明他与一般的读书人有着很大的不同,是一个落魄的读书之人。可他又放不下读书人清高的心态和所谓的面子,在他心底依然觉得自己比做工的短衣帮高上一筹,因而还端着个自认为不错的架子。这从他口中不时冒出的“知乎者也”可见一斑。
尤为可悲的是,即便沦落到生活无以为继的境地,他却不屑去做点哪怕简单的营生以维持生计。竟以偷窃求得一线生机,并被打残。
他还错误地认为窃书不能算偷。在他看来,书不能用来吃和穿,所以偷书不要紧,更不谓偷。他的这种奇思异想足见其迂腐至极,且与社会格格不入。因而被社会边缘化乃至最终被抛弃也就不难理解了。
孔乙己所处的时代,是军阀、地主、农民、读书人等阶级严重对立的年代。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交织一起,尤其是三座大山的重压,更令普通老百姓喘不过气来。孔乙己的多舛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且迫切要求变革的现状。
孔乙己是一个“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盲从者,也是一个头脑被封建意识极端固化者,更是一个典型的封建文化牺牲者。他的一生,是在“四书”“五经”中耗尽年华的一生,是在困苦悲哀中挣扎的一生。他因未考取功名,只能在社会的嘲笑和旁人的冷眼中苟延残喘,最终成为了封建制度殉葬者而了结此生。
孔乙己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残酷现实,他的悲剧不仅是他个人的命运,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因此,改变这种不合理的黑暗社会现状就成为势所必然、众望所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