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203|回复: 0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一一王阳明的“心学”

[复制链接]

2122

主题

2433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0580
发表于 2024-7-13 16:59: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破山中贼易 破心中贼难
       一一王阳明的“心学”

       谚语有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之说,意指抓捕山里的贼寇容易,征服人心却难。也指打败外界的敌人容易,消除心中固有的念头很难。
       这是明朝王阳明(字守仁)惯有的思想。再引伸开来就是说人要战胜的最大敌人实际正是自己。
       王阳明(1472——1529,浙江宁波余姚人,我国明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和军事家)。
       王阳明在哲学上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的命题,其思想冲击了僵化的程朱理学,最终集“心学”之大成。“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是强调个性化的发展、个人意愿的尊重及个体创造力的调动,至今仍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内涵,是把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转化为人的自觉的意识和行为,强调主观立志和主体精神的力量,强调人的自我更新,倡导学习要自求自得。致良知说,包括体认和实现两个层面。体认良知是指人本身的自我修养,用现在的话来说是指人对自身的道德认知和情感的体验过程。实现良知则是指人的思想和情感见之于行为的过程,即规范道德行为和端正人生态度的实践过程。
       王阳明反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说,提出“知行合一”说。他认为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要人们在修养上防于未萌之先,克于方萌之际,重视对意念的克制工夫。
       王阳明坚持我国古代儒家教育的传统,把道德教育与修养放在首位。关于道德修养的方法。王阳明早年提倡静处体悟。他认为道德修养的根本任务是“去蔽明心”,即去除物欲的昏蔽,发掘本心所具有的“良知”。他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察,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强调贵于改过。他认为人在社会生活中总会发生这样或那样一些违反伦理道德规范的过错,即便是大贤人,也难以避免。在道德修养中,不贵无过,而贵改过。概言之,做事须先做人,如做不好人则将一事无成。
       他的这些思想对于今天的反腐倡廉,筑牢国家的根基极具现实意义。
       在教育上,王阳明提出“随人分限所及和益精其能”说。主张施教要照顾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他认为一个人从婴儿到成人有其发展的阶段性,比如种植树木,须栽培得宜,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才能取得成效。他提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施教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不可均等;人的才能也互不相同,使他们益精其能,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这一学说,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分层教学和发展学生个性特长,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最优化发展。
       王阳明在施教方法上主张乐习不倦。他竭力反对一味督责、鞭挞绳缚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学者考虑到学生乐嬉游而惮拘检的心理特点,否则就会出现学生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的局面。
       王阳明还提倡教学中要动静搭配,使学生趋向鼓舞,心中喜悦,从而乐习不倦。
       王阳明对于行和知有着切合实际的见解。他的思想符合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再回到实践中去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观念。
       他的分层施教、区别对待的教育理念对于今天仍具借鉴意义。
       在王阳明看来,“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社会发展到了今天,国家的面貌,人们的思想与以往均有天壤之别,但在如何做人,如何行事,如何学习等方面,王阳明在明朝就已为后人作出了说明。前人的智慧令人赞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