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24 19:21: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铜陵
《鲁班的传说》与《马兰花》
五六十年代在白湖农场时看的众多电影,其中有《鲁班的传说》和《马兰花》。
《鲁班的传说》选择了造桥、建庙、角楼三个故事贯串而成,着重表现了春秋战国时代的巧匠鲁班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化身,证明了不平凡的奇迹都是从平凡的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影片中有两个情节至今记得。一是鲁班用刨子创木头时,要他妻子在他对面用双手抵住长条凳上被创的木头。结果有一次妻子的手被刨子推伤。此后,他在长条凳一端钉了个八字铁叉,将被刨木头顶端抵在铁叉上。
如今我们看到木工工作凳上还有这铁叉。这小小的配置说明了实践出真知之理。
还有个情节是造一座石拱桥。此前鲁班已加工好一块长条石却被人丢弃一旁。
造这座桥是准备让皇上巡视时用的。那天眼看皇上的人马将至,而最后一块长条石却因尺寸不合放不进桥面上那个空框中。眼看皇上的队伍越来越近,工匠们急得要发疯。此时有人提议将之前被丢弃的条石拿来试试。大家抱着最后的希望,抬来条石,放里一放,竟严丝合缝。桥顺利完工,一点没耽误皇上人马通过。鲁班的名声从此广为传扬。
影片的意义在于做任何事必先会做人。而做事时也必须做到努力钻研,精益求精,方能不断上进,日臻完善。
后来到了1964年,又有部电影《青年鲁班》,其中的主角建筑工人李三辈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瑞环为原型(当年李瑞环与北京掏粪工人时传祥,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售货员张秉贵同为全国优秀典型)。
那个年代,基层劳动者中有卖糖果的“一抓准”(要一斤抓一斤)、卖猪肉的“一刀准”(要一斤斩一斤)、算帐“一口清”(比如张秉贵即如此,顾客要一斤他抓一把,上秤一称正好一斤,再如几斤几两,每斤几角几分,东西称好,价钱随口报出)之说。其精湛、过硬的功夫,令人叹服!
《马兰花》是一个童话故事。讲述了仙人马郎与勤劳善良的小兰以马兰花为媒与之结下良缘,在小动物和树公公的帮助下战胜觊觎马兰花的老猫(由吃掉真正老猫的黑心狼假扮)的故事。
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当马兰花的持有者对着花说:“马兰花,马兰花,风吹雨打都不怕。勤劳的人在向你说话,请你马上就开花”。于是,花芯放出耀眼的光芒,将你所要带走的物品飞进花芯,或再将其从花芯放出来。
当时对此情节除觉得很神奇外,更让人想到,只有好人才配拥有马兰花并利用它为人造福,人们才能友好相处,拥有幸福安定的生活。
影片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只要树立必胜信念,同时敢于善于与恶势力斗争,正义必会战胜邪恶,光明终将替代黑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