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3-12 12:47: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再说票证
曾写过《话说票证》之小文。说的是自新中国建立之初至大约九十年代初,四十多年间,老百姓尤其是城市居民使用过名目繁多且涉及衣食住行的众多票证。具体包括粮油棉花棉布胶鞋布鞋盐糖肥皂煤油火柴猪肉豆制品手錶自行车缝纫机钢材木材电视机等。
所以如此,是因为那个年代中国资源不足,再加上工业体系不完善,以致能给予老百姓的生活资料不敷供应。
记得在蚌埠期间,为节省粮票,经常混进火车站花壹角贰分钱买二两一包不要粮票的旅行饼干果腹。有时不想混,就请不相识的旅客买火车票时顺带替我买一张伍分钱的站台票(主要为送客提供方便)进站买饼干。
由于痴迷豆腐,而平时吃不到。于是就到小吃店买来豆浆,到五交化公司买来工业用石膏(实际应该与食用石膏一样)。材料备齐后,将豆浆放煤炉上煮开,倒入小瓷盆,再投入石膏粉,搅拌均匀,盖上盖子。想着再过一会,一盆香味四溢的豆腐脑必然会呈现在眼前。
然而,将那凝结得不够细密且稍呈灰色的豆腐脑放进嘴里时,却感觉很粗,有点像嚼细沙似的,很不理想,只能浅尝辄止。
还有一次学校派我赴南京出差。在新街口附近一小吃店吃两角钱一份(粮票2两)的酒酿元宵。
在我吃到一半时,来了两位男士与我同桌。他们其中一人去买票。他俩的酒酿元宵端来时,另一人用小勺搅了一下,发现只有酒酿却无元宵。他急忙问我,你这多少钱?我说两角。他又问同伴,这两份共多少钱?回说四角。他立马叫上同伴去找服务人员询问,边忿忿地说:同样两角二两粮票一份,为什么他(指我)的既有酒酿也有元宵?我们的却只有酒酿没有元宵?
在他俩去讨说法之时,我加紧吃完开溜。万一店家说把我的搞错了,再让我补钱或补粮票岂不大亏?
如今随着我们国家经济的持续发展,老百姓生活资料充盈,曾经的票证也早已完成了其神圣使命而渐被历史尘封。并且在九十年代后出生的人看来,以上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如今人们重视的是如何少吃以免过多摄入热量。还有家长为小朋友不肯好好吃饭而犯愁也不鲜见。
当然伴随科技的发展,如今人们或部分人也需必备的各种证有:身份,社保,医疗,驾驶,行驶,运营,房产,高铁驾驶,航天器驾乘,各种特殊仪器操作,各种特种车辆架驶操作等。不过与之前不同的是,以往是先有证才能用钱购物。现在是先有实物再办证。
有幸生活在当今时代里的人们当回眸来路时,想必会有-番感慨,那就是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管理和生活方式,这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进步,更是不同时代的人们所经历的社会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