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2-12 16:38:2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淮南
从《七绝.元日》看王安石的辩证法思想
《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里不说诗意如何,仅就作者所寄的寓意,可见王安石是一个充满着辩证法思想的政治家和改革家。
首句说时光如流水,时代在发展,表明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第二句是人们辞去旧岁喝着美酒送走寒冬迎来春天。第三句是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千家万户,人们在暖阳下享受美好时光。末句是新春来临之际,人们兴高釆烈地用新符替下旧符,开始新的生活。
由上可见,整篇充满着自然界和社会在发展,人的思想和行为也必须随之发展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王安石是宋代文学家和政治家。尤以他的变法闻名于世。其变法主要为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西汉王莽新政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政治变革运动。这充分说明当某个社会形态下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改革生产关系从而推动生产力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又必要这样一个道理。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作为一名政治家,他能以深远的思想和眼光发现现实中的种种不足与弊端,在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找出主要矛盾或一对矛盾中的主要方面,遂采取相应措施,使社会向着符合时代进步的方向和顺应民心的趋势发展。这当中若无深刻洞察社会的智慧和定力是断然不可能做到的。
再从社会层面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是时势造就了英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却给人以英雄人物推动了社会发展的表象。究其原因是只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如深入到事物内里深究一番,则可得到另一番结论。比如毛泽东,若非处在那个社会极度动荡的年代,他从师范学校出来后很可能就是一个普通教师。是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他提供了一个任他驰骋、叱咤风云的广阔舞台,从而成就了他作为一代伟人并使之思想长存于世。
当然这其中与他面对矛盾重重的客观世界,继而不断深究,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密不可分的。这就是人获得真知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再如《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若非处在清末动荡的年代,也不可能书就那样一部划时代的封建社会百科全书。
纵观古今中外的政治家乃至普通百姓,要想做成一件事,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言行符合客观实际,符合客观规律,顺应民意,否则必然适得其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