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4-1-24 21:16:4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淮南
看鲁迅的《社戏》
小时在课本上读到鲁迅的《社戏》,觉得一群小伙伴,在夜色里摇着船去看乡间的戏浪漫极了,虽然戏看得不尽兴,却因玩得开心而羡慕不已。特别是摘了罗汉豆(蚕豆)在船舱里煮着吃,那种惬意之情令人如临其境。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后收入《呐喊》)。在那个年代,由于发生于1911年的由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不够彻底,加上在封建军阀统治下,战乱不息,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尤其是封建教育思想仍禁锢着人们的头脑,一切没有进步,一切没有朝气。社会似乎陷入暂时停顿状态。鲁迅先生的《社戏》,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以一个少年儿童观察社会,观察人情的角度,生动真切而又寓意深邃地发出了时代的呐喊,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主要矛盾所在:推翻封建教育制度,唤醒沉睡的民众,使之具备良知十分重要而又必要。
我们在文中看到,迅哥儿是城里人,只会读书,而那群农村小伙伴,既会做事,游泳,还会摇橹驾船,在同龄人中显得灵动能干。这从一个方面反映出丰富的社会生活给了他们众多实践的机会,因而才有多彩的生活。社会要想不断进步,就极有必要为孩子们提供发展的空间和条件。
那群孩子很有主见,也很仗义,有担当,特别是双喜。当迅哥的母亲不放心他们夜间摇船出行时,他们将安全作了绝对保证;当觉得戏冗长拖沓,兴味索然时,又调整计划,及时回转;当行船中觉得肚饿时,又及时提出摘罗汉豆煮了充饥。这也从另一方面表明他们对迅哥这客人的尊重与友好。
小伙伴们处事周到沉稳。假如八公公对吃了他的豆而生气,孩子们已想好对策,喊他八癞子。尤其是六一公公,原本以为偷摘了他的罗汉豆会不高兴。谁知他竟感激起来。这表明农民的朴实与真诚。让我们看到蕴含于底层百姓内心的真善美。
文章虽名《社戏》,但对小伙伴们看戏成分却着墨不多,且未等看完就离开。更多的是对看戏前后的描写。这表明鲁迅先生将看戏这一举动融入更广阔的社会背景,进而对当时的各种现象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诠释。
文章词藻扑实无华,这应该是所有文学大家的共同特色。但透过这些貌似平淡的语言叙述,让人分明感到内里涌动着的非比寻常的情愫。
文章诞生至今已过去了一百零二年。中国的面貌更是今非昔比。生活在当今的中国人既享安宁,又属幸运。所以,首先是珍惜当下,其次是不让不堪回首的曾经重演,第三是让国家更加强盛起来。我们这个民族必将充满希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