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三角中,江苏与安徽同属江淮流域,地缘相近,人文相亲,可谓“沾亲带故”。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扎实推进,两地合作持续保持较高热度,经济合作日渐加深、人员往来愈发密切、省际毗邻地区的跨省合作成效显著,更多的皖苏人民体验到了一体化发展带来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体化发展 交通为先 冬日暖阳下,定埠港一派繁忙景象。庞大的吊机将一卷卷钢缆吊运上船,运往下游长三角的各个核心城市。这个曾经籍籍无名的小渡口,如今已成为皖东南地区最大的内河港口。 “目前有3条航线——经宜兴、苏州到上海洋山港;经湖州、杭州到宁波舟山港;经丹阳、无锡到江苏太仓港……运输的钢材、砂石,服务长三角全域。”定埠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自2019年6月开港以来,定埠港已实现吞吐量670万吨。 在凌笪镇一辆皖P牌照的绿色公交车从凌笪镇客运站缓缓驶出,往溧阳市天目湖镇方向驶去。公交车内,十余位本地乘客兴高采烈,他们将搭乘公交车去天目湖一日游。 “虽然天目湖景区和我们只隔着一座山,以前因为乘车不方便一直没去成,现在通了公交车,可以很方便地去山那边的天目湖游玩了。”乘客吴珍珍笑着说。 凌笪镇与天目湖镇一山之隔,因1995年《人民日报》一篇题为《山这边,山那边……》的新闻报道备受关注。近年来,该镇积极对标天目湖,两地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达成了多项共识。 为更好地满足两地群众出行需求,促进两地经济文化交流和旅游融合,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凌笪镇通过积极争取,在县交运局的支持下,于2023年5月15日成功开通直达天目湖镇的省际毗邻旅游公交专线,实现“山这边,山那边”一车贯通。 交通先行,不止水路。2022年9月,江苏高淳至安徽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建成;当年11月,溧宁高速江苏段通车,江苏溧阳与安徽郎溪、广德实现“1小时通勤”;2023年加快推进郎溪经开区东区绿色智能制造产业园路网配套项目、溧宁高速郎溪经开区互通等工程建设,开通全省首条长三角旅游公交(凌笪-天目湖)专线。 一体化发展 产业为先 “之所以选择郎溪经开区,除了优越的区位优势,其实更在意‘软环境’。我们是最早一批来郎溪的无锡企业,见证了这里各类政策的落地,也看到了发展道路越走越宽,飞马织品本身就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钱欣说。 走进位于郎溪经开区的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织带车间里80台机器一字排开,设备顶端的红绿警报灯显示,织带机正满负荷运转。早在2010年,郎溪飞马工业织品有限公司就从无锡来到郎溪,并于次年正式投产。该企业主要生产汽车安全带织带,配套奇瑞、比亚迪、吉利等20多家车企,占国内市场份额30%以上。 接近年尾,在郎溪经开区科大重工集团(郎溪)有限公司二期车间里,生产线已基本达到满负荷状态,厂房里一排排带式输送机排列整齐,好似一条条钢铁“长龙”。 “前不久我们提出了‘首台套’奖补的问题,县经信局马上到企业进行走访,给予了明确的答复。此外,相关部门也积极协调合作,共同推动问题解决。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增进了政商之间的信任和理解,也让我们感受到了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支持,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在郎溪发展的信心。”科大重工集团(郎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兰说。 近年来,我县发挥皖苏浙“三省通衢”的区位优势,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多重国家战略机遇,锚定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全面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3年以来,“一地六县”产业合作区郎溪片区新签约亿元以上工业项目92个、总投资441.1亿元,新开工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总投资213.19亿元,全县344家规上企业中,来自沪苏浙地区的已达313家、占比90.1%。 一体化发展 教育互惠 冬季,在梅渚镇梅渚中心小学五年级的班级里,来了一位陌生的老师。他是来自江苏省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的教师李金桃。 溧阳市社渚中心小学教师李金桃告诉笔者,“我想看看这边的孩子,看看这边的常态课堂,我也是抱着一个要学习的态度过来。” 像这样的跨省交换教学,两所学校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这是“胥河情”教育联盟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梅渚中心小学校长张远冰认为,江苏拥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双方高频次互动,有利于学校强化管理能力,教师提高科研和教学水平。对于学生而言,上不同学校教师的课,也是一种难得的体验。 2017年,郎溪县与溧阳市共建以涵盖两地14所学校为主体的“胥河情教育联盟”。通过教育管理交流、课堂教学展示、教育文化沙龙、家长学校讲堂等方式,定期开展由两地学校轮流承办的交流活动。(余克俭 严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