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8-6 20:43:0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珠城岁月(二)
蚌埠,别名珠城。相传此处早先是个渔村,众多百姓靠在淮河打渔为生。由于河中盛产河蚌,随之而来的珍珠也很有名,所以叫珍珠城,简称珠城。而埠为码头船埠之意,即产河蚌的码头,所以取名蚌埠。
到校后经介绍得知,学校于1959年5月始建于合肥,时名安徽财贸学院。1961年迁至蚌埠市。学校先后隶属于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商业部、国内贸易部,后又名安徽商学院(2000年2月,国务院决定,安徽财贸学院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安徽省政府管理为主。2004年5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安徽财经大学)。
建校初始的教师队伍主要由上海财经学院(其中的经济系于1952年由教会大学一一上海圣约翰大学并入,现为上海财经大学)与位于大连的辽宁财经学院调入的组成,再后来又有各类高校毕业生加入。所以,与在白湖时一样,平日在校园中能听到包括上海、东北及国内其它多地口音形成的特殊普通话。
当时学校开设计划统计、财政金融、工业会计、商业会计、物价、棉花检验与加工、马列主义教研(哲学、政治经济学、国际共运与中共党史)等系科与专业。此外,还有外贸、外语、中文、数学、物理、化学、体育等专业教师,其作为一门课程插入相应的教学活动。
1971年3月8日,是定向教育(确定数育方向一一“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日子。在全校师生员工大会上,一位从工厂请来的原本校毕业生现身说法,说是有些人原先对所学专业不够重视,曾流行“一把算盘一支笔,写写划划不稀奇,干一辈子都没出息”之错误认识。希望大家热爱所学专业,热爱本职工作。驻校军代表还说,以往曾有个学生,有一天早上起床后对同学说,他昨晚做了一个梦,准备出访国外。后来他的总理对他说:主席,目前国际局势不甚稳定,还是暂不出访为好。军代表为此再三强调,到学校学习,就要努力学习知识,学习本领,从基础开始,做个踏实做事的普通劳动者,而不是不着边际的想入非非。
1971年,是文革后该校初次招生,学生较多,除普通学历教育班外还有名目众多的短训班,共数千人。学生多数为下放知青,也有少数基层干部,工厂工人或从部队来的。从1970年起,这些多年积压下来的学生,被推荐上学,并均被称为“工农兵学员”。
我们这届学生来自全省各地,大的三十好几,六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小的十五、六岁,初中尚未上完,有的甚至仅小学毕业,大致是两代人的年龄差距。
当时有一农村来的女生在被推荐时将“财经“误听成“裁剪″,本想来学服装加工。到校得知真相后大失所望,但木已成舟,只能随缘。
当时全国都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号:为了追回失去的年华,我们要为实现“四化”努力学习。也为这,大家付出了不少心血和汗水,特别是年龄偏大的学生。大家都觉得,既从农村来到这里,就不能白度时光。面对繁杂的课程,常常有晚间熄了灯还在找地方看书做作业的“大”同学。平时“大”、“小”同学一起走在街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父子、母女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