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3-3-24 11:28:5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宣城
上海印象(九)
纸质包装袋
那时购物没有塑料包装袋。在上海买东西,干货一律是纸袋包装,液态物品用瓶装,买菜用竹篮,而极易弄脏衣服的鱼、肉等装进竹篮,既干净利落,又便于携带。特别是纸质包装物丢弃后能很快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这在数十年前极普通的事如今成了需花大力气才能达成的目标。
小时在老家常见大人们推着独轮车到码头,装上从上海过来的船上卸下的客灰(经筛过后的垃圾)或客粪(人粪尿)作肥料。那客灰里不存在什么烂不掉的物品。
救护车以铜铃声示警
那时在上海街头看到飞驰疾行的医院救护车,其报警声是叮当叮当响个不l住的铜铃声。其时只见坐在副驾驶座位上的那个人右小臂伸出窗外,手抓悬挂在车窗外铜铃的铃球下系着的坠绳,一路不停地拉响铜铃,以示前方车辆、行人尽快让道,救人要紧。
排队
那时生活资料匮乏,为了做到公平分配,很多东西都凭票供应。即便如此,还是供不应求。再加上人多,只要有什么限量供应的紧俏商品,人们为满足生活需求,往往就在店门外排起很长的队伍。这时要是排了半天队能买到还好,有时排到面前东西正好卖完了,会让人沮丧、扫兴至极。
为避免这种情形,也不致浪费人们的排队时间,商店工作人员就按货品量在排队人背上用粉笔按序写上编号,于是凡被编上号的大可不必担心买不到所需物品了。
那个年代在上海,排队已成一道风景,商店门外排着长队随处可见。上海人在街头排队也就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那时往往有这样的场景。人们正逛着街,忽见远处有人排队,赶紧急步上前先排上,然后问旁人,前面在卖什么东西?如正好是自己所需则安心排上。
如此情形,折射的一方面是物资供应不足,另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这对矛盾直到七十年代末才开始逐步解决,物资的不断充足让那个时代之页翻了过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