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22-9-11 16:2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安徽合肥
我们那个时候尚无教师节
今年九月十日是新中国第三十八个教师节。设立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在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多个日期曾作为教师节,直至1985年,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上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才真正确定了1985年9月10日为中国第一个教师节。
由此想到,在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我曾经的那段教师生涯。
第一次上讲台,给学生讲授毛主席哲学著作之一《矛盾论》中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章节。
该章节主要阐明的是: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并且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开始上课了,我先让学生预习课文。完了我拿起喝水的玻璃茶杯,假作无意中失手,掉在水泥地上,只听啪的一声,茶杯顿时粉身碎骨。正在学生们为此惊诧惋惜之时,我随即解释说:这正好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课题:矛盾的普遍性。
大家之前看到的是一只完好的玻璃茶杯,现在看到的是一堆玻璃碎片。我问大家这两样东西有什么联系。有人说茶杯与玻璃片没什么联系;有人说有联系,它们都是玻璃,只是外在形式发生了变化,其中本质没变,也就是说在形式与内容这一对矛盾中,形式发生了变化,而玻璃这个内容没有改变。
说的很好,这说明矛盾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由玻璃杯变为玻璃片,外在形式发生了变化,但玻璃的本质没发生变化。
我又让同学们描述一下水果的样子。有的说苹果,有的说梨子……。我说我不要你们说苹果、梨子,我要你们说出水果的样子。这时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我们没法说出水果的样子。
随即我对大家说:水果就是矛盾的普遍性的体现,它是从千百种不同的水果中抽象出来,体现的是共性,即它们具有的共同本质一一水果。而各种具体的水果,如苹果、梨子等则是矛盾的特殊性的体现。由此可见,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没有这千百种具体的水果,我们不可能抽象中“水果”这个概念。所以说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
再有如人(男人、女人、大人、小人等)、动物(牛、马、羊等)、植物(稻子、小麦、棉花等)等都是矛盾的普遍性的体现。
当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例被深入浅出的解析之后,再学哲学著作就容易得多了。
《矛盾论》是毛主席继《实践论》后的姊妹篇。发表于1937年8月。主要思想是要想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将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普遍性)结合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特殊性)进而采取相应策略,而不能不顾自身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人家的东西。唯如此才能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
不仅如此,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任何事要想做好,都应做到如此才好,否则会走弯路甚至失败。
如今那段岁月与我渐行渐远,但那鲜活灵动的教学生活仍如昨日,萦绕不息。
值此第三十八个教师节来临之际,祝所有的老师身体健康、事业有成、阖家幸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