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660|回复: 0

自古逢秋悲寂寥

[复制链接]

94

主题

94

帖子

40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08
发表于 2018-9-19 13: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中国内蒙古

秋风渐起,秋高气爽,碧空万里,虽有“极目楚天舒”的舒畅,但是伴着秋风的萧瑟,免不了在心头涌上“风萧萧兮易水寒”的苍凉,尤其是看着夏季遮挡骄阳的翠绿色的树叶转眼就变得焦黄、枯萎,随风卷落、浪迹天涯,不由得被胸中激起的悲凉蹂躏“怆然而涕下”。

这种悲秋的情绪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悲秋”可以称得上是中国人挥之不去的千年情节。早在《楚辞·九辩》中就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诗句。千年来也不乏各种悲秋的诗篇,可以说,悲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题之一。诗词文章本身就是作者情绪的抒发和再升华,大量“悲秋”文字的存在恰恰反映了在秋季时大众的心理活动特点——悲。悲伤就是大众在秋季时的情绪特点。

这种人类的生理特点在《黄帝内经》中已有明确的记载:“西风生于秋,病在肺”“在志为忧”意思就是说秋应于肺,忧虑、悲伤是秋季的情绪特点。甚至有人将因为秋季景色、气候变化而产生的凄凉、苦闷心情不得宣发,造成的焦虑、抑郁情绪称为悲秋综合征。

我们应该知道,季节转化时是人体对气候反应最敏感的时期,秋天来临,天气由热转凉,身体也会由兴奋、积极向上的状态转入消沉、向内的状态。与其说是由于秋天草木凋零,让人产生的萧瑟、凄凉之感,不如说是由于人体生物钟不能适应日照时间长短的变化,导致的生理节律紊乱和内分泌失调,进而产生的情绪和精神状态的低落,造成“悲秋”情况的发生。临床观察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发病率在秋季最高,同时也发现“悲秋”的人群多对寒冷比较敏感、体质较弱、体育活动较少,且多为常年在室内工作者。

长时间的“悲”对我们来讲是一种不良刺激,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摆脱这种不良情绪呢?《黄帝内经》早已告诉我们克服的方法“喜胜忧”就是说开心就能战胜悲伤。秋天带来不仅有悲风凄雨,秋天还是收获的季节,大量的果蔬粮食新鲜上市,不妨适当的多吃些莲藕、莲子、小麦、红枣、桂圆、核桃,以健脾养心对抗抑郁。也可以在天高云淡是出门远足或者爬山,一方面通过体育运动调动身体机能,从而产生愉悦感;另一方面游览着由秋天这支大画笔涂就的红叶似火、黄叶似金,在群山中缠绕、蔓延,也会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喜悦。我们还可以沐浴着秋风、秋阳,深深的呼吸着充满着丰收气息的空气,让自己放松下来,呼朋引伴的唱歌、跳舞、聊聊家常、诉诉愁肠。您会发现,那还有悲伤,明明拥有的只有快乐、只有舒爽开阔的胸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宣城江南论坛-宣城江南网 ( 皖ICP备17022277号 )

联系QQ群:10880711    广告招商电话:13305635125

皖公网安备 34180202000386号


举报电话:13305635125 举报邮箱:1159155129@qq.com

Powered by 宣城江南论坛 © 2013-2019

友情链接:滋美肌面膜电炉打桩机无锡纹绣培训不锈钢雕塑雕白块陶瓷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