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许文波 于 2017-10-20 10:37 编辑
十九师生救难民 (民间故事) 许文波 去宣城北乡五十里路,这里是“陈山北山稻堆山,中间有个新河庄”的地方。在那陈山山下有一座气势宏伟的古建筑。它貌似一座寺庙,而高大的门楣上却题写着“广李王纪念馆”六个大字。原来这是原新河、养贤两乡的村民们为纪念在抢救洪水中的难民而英勇献身的十八名学生和一名老师而建造的! 故事发生在一千六百年前的唐朝前期。在宣城北乡的稻堆山下有所私塾,一位很有来历的广先生在这里教书。学校里有十八位学生,他们在广先生的谆谆教导下,学习成绩进步快,而且亲密就象一家人。当时在宣城北乡闻名遐迩!可是,正当学校风生水起的时候,突然遭受了特大的洪水灾害! 那年夏天,连降了几天大雨。一天下午,广先生正在上课。校外突然“哐哐哐哐——”响起来急骤的大锣声!有人大声呼叫着“破圩啰!”“破圩啰!大家快跑啊——”顿时,村上大乱起来,哭爹喊娘,鸡飞狗叫,一片天翻地覆的恐惧笼罩着整个大地。 听到这突如其来的恶耗,学校里慌成一团。年纪最小的学生“哇”地一声哭了起来。广先生突然将讲台“叭”地一拍,平时和谒可亲的广先生这突如其来的一下,使教室里鸦雀无声。十八双眼睛直盯着广先生,没有一个敢出声。只见广先生严肃地说:“孩子们,不要慌!我们学校是教书育人之所,你们将来都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所以在这大难临头之际,在这百姓遭灾之时,我们都要站起来。你们十八人,连我十九人,跟我去帮乡亲们抢运东西。十三岁以下的留下看校,不要乱跑!”同学们听了老师一番话,个个摩拳擦掌,就等着老师下命令。这时广先生提高了嗓门问:“大家听清楚了没有?”十八位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听清楚了!”广先生边挽袖子边说:“走!”,十八个小男人就跟着老师出了门! 这十八名学生中间有姓李的俩兄弟,大的叫李国顺,小的叫李国安。同学们就叫他俩为大李子、小李子。大李子聪明勇敢,大家选他为学长。学长前面走,先生在断后。广先生突然看到小李子说:“李国安,你怎么也跟着走?”小李子委屈地说:“我也要去。学友们都去救灾,我一个人躲学堂里算个啥呀?”先生笑着安慰说:“李国安,学友们去搬东西救人是为了大家:你照护着学堂里的东西,也是为大家啊!”小李子听了先生的话,就高高兴兴地回学校去,便回头喊道:“先生,我在学堂里等你们早点回来!” 这时大李子跑到先生跟前问:“先生,东门渡那里水要漫到圩埂了!”先生果断地说:“快,那我们直奔东门渡!” 东门渡是宣城、芜湖县人到金宝圩,江苏高淳去的必经之路。这里有条水阳江支河将金宝圩和新河、新丰圩隔开。来往人等只有在这里摆渡而行。这里圩要破了,那还了得!师生们飞步奔向前去。东门渡那里己有许多人在抢险了。师生们一到就在帮助挖土、运土增高圩埂。。可这时外河的水己开始漫堤了,广先生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汗水加雨水全身透湿了,十分心疼!先生就冲向前,将学生挤到后面去,自己使出全身力气将一筐一筐的土倒在漫水的圩堤处。不一会,堤埂“轰”地一声崩溃了。接着师生们脚下的圩堤土也就一块块滑落到溃口里随水冲走。一位老者大声喊:“圩破啦!快跑!快跑哇!”师生们望望那奔泄的汹涌水流,十分惊慌!那位老者又大喊:“广先生带着学生快跑!”广先生这时才下令:“走,快跑!” 汹湧的洪水象一群猛兽横冲直撞,圩堤边一棵大白杨被它连根拔起拖进了水流中。师生们在堤上奔跑着,洪水在圩堤内沿着圩堤下的小沟塘和良田,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着一切!几乎是与埂上的师生赛跑,更象猛兽要追上去把他们吃掉!洪水所到村庄房屋倒塌声更是吓人。那房子的门板、梁柱的折断声,瓦砾破裂声,洪水的呼啸声响成一片,人们只觉得天要翻地要陷了啊!由于圩区地面越来越大了,洪水就大面积四面撩开,水势也就慢了下来。师生们也实在跑不动了! 当他们停下来喘气的时候,突然又有人喊:“这里也塌方啦!快跑啊!”学长李国顺说:“先生,前面又崩堤了,我们没有退路了!”“先生怎么办?”大家都焦急地问先生!先生现在就是孩子们的家长,就是学生们的主心骨!在这生死存亡的节骨眼上,先生的一句话往往就是生死令!先生现在就在考虑学生们的安全,怎么办?当先生的决定还没出口时,突然听到圩堤下面的洪水中有人在喊:“救命啊!救命啊!”大家遁声望去,只见洪水中漂来三个人头。定眼一望 ,原来是一位妇女托着两个小孩在洪水中挣扎!“下去救人!”这是先生的命令!圩里长大的孩子个个都会水!师生们统统跳下水去,朝着那水中三人划去。师生们很快就将那三人救上了岸,原来他们是陈山村的母子三人。孩子的父亲姓陈,三年前在洪水中没了! 当师生们从陈家嫂子口中得知,村上男人都上圩堤抢险还有许多老小围困在水中时,广先生手一挥说:“到村上去!”于是,师生十八人再次扑入水中。陈氏母子在圩堤上目送他们游进村去。不一会儿,村边游来一大群人!原来是师生用木盆木桶还有掼稻子大斛桶将村上的老少救了出来。稍微大一点的小孩跟着划水过来了。陈氏母子急忙帮助把老少们接上了岸。广先生说:“你们老少不要乱跑。前后都倒口子了。就这地势高一点,水不容易淹到这里。我们再到前面村上去看看。”说罢又带着学生们游向附近的村庄! 话说小李子一人留在学校里,看到圩心里的水越来越大了,就开始将桌子板橙架起来。他人小劲还不小,不一会就把十几张桌子架到先生的讲台一堆。然后他又把先生的书呀衣呀,学生的东西一样一样的送到了最高层。这时他心里乐滋滋地觉得自己很棒!于是,他掩好了门竟爬到最高层上,唱起了<三气周瑜>中张飞在芦花荡里的戏文来了。因为他是沙河口人,村上有戏班子他学会了这段戏文。正当他高兴时,突然有人拍门喊:“国安! 小国安!”小国安这时他正唱在兴头上,忘记了一切,就大声叫板道:“俺张冀德来也!”于是就从三层桌子上跳了下来!“叭”小国安摔地下了,痛得他“啊哟、啊哟”直叫。门“嘭”地一声被打开了,原来是广先生带着学生到处救人,路过学校便进来看看。“啊,国安?”大家见状十分惊讶!李国顺急忙上前扶起来问:“你怎么啦?”先生扫视教室堆起来的桌子灰谐地说:“你又在唱张飞,从那桌子上跳下来摔伤的吧?”哥哥就责怪地说:“你真调皮哟!”小国安一听知道先生戳通了他的小秘密,不知是怕还是撒娇就大声哭起来了!广先生笑着说:“好啦,好啦!调皮虽调皮,功劳还是很大的!” “轰”地一声,一个大浪冲进了学堂里,大家朝外一看,洪水迅猛地涌进门来了。广先生看着那包围了学校的滔滔洪水,似乎预感到了不妙,他说:“孩子们,圩里我们已经跑了几个村,算算也救了百把百人了。这水还在涨。我们将这里的东西收藏好,赶快到高埂上去吧。”先生说完就下掉学校的几块屏风,叫学生用床铺草搓成草绳子,将屏风捆绑着拼起一个大木筏,稳稳当当的。这时大李子又找到一根竹篙子撑住了木筏排。学生们让先生坐在中间,小李子的腿受伤了,叫他就坐在先生的身旁,同学们围坐在他俩身边。师生十九人开始了回返自我求生的生死旅途。 木筏被大李子用竹篙撑出了校园,一出院就遭到一股恶浪的袭击,师生们身上都打湿了。几个学兄跳下水准备站在水里推着木筏走,可是又都爬上了木筏,因为水太深了。这时水又涨了不少,竹篙己打不到底了。先生提醒大家说:“孩子们抓住木板的沿子,一定要坐稳了啊!”先生的话没落音,又是一个恶浪打来,挣断了一根草绳,也冲走了一快屏风板。幸好,大木筏被挡在了一棵大树的丫枝上。这大树不知有多高,被淹得只剩几根树丫在水面上。这树的另一根树丫挡住了一个大晒箕。师生们将那大晒箕弄到了木筏上,总算让大木筏有了个整体感,增加了稳定性。正当师生们坐下来喘口气时,又一个恶浪打来,整个树丫全被压到水里,木筏就离开了那棵暂且可以栖生的树丫,开始在水中江漂浮颠波而行。 就在这绝望之际,突然远处有女人喊道:“先生,到这里来!到这里来!”眼睛精的大李子说:“先生,那是我们救的陈氏嫂他们!”“大家用手划,向岸边靠拢!”师生们有了生的希望,就拼命用手向岸边划去。“先生,先生,先生!”岸上果然是陈氏嫂母子三人!大家高兴了,奋臂划着水。就在这时候,风雷骤起,暴雨倾注下来。 陈氏嫂手递着一根长竹篙喊道:“抓住竹篙!抓住竹稿!”当先生的手快要抓到竹篙尖时,一个恶浪以排山倒海之势扑了过来!大木筏被恶浪掀起,十九名师生全被掀翻水中!风骤起,雨骤下,恶浪一个接一个。十九位师生有的在水浪中冒下头,有的连头也没冒全都卷入水底了!任凭圩埂上陈家母子们呼天喊地也无济于事了啊!眼看着十九名师生就在自己的眼皮下被洪水吞噬,陈家母子三人痛不欲生!只听得陈氏嫂子大喊一声:“天啦,他们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也就昏阙过去了!两孩子大声呼叫:“妈妈,妈妈——” 这就是广、李等十九位师生舍生忘死救难民的故事。新河庄一带百姓为了纪念这十九位师生,弘扬他们的精神使其代代相传!所以每年都要在师生们救过人的八个地方(称八社)唱戏纪念他们。改革盛世,百废俱兴。前几年当地百姓自动自愿捐资捐物捐土地为十九位师生兴建了这座纪念馆。随着历史的变迁,年代的长远,大家只知道这十九名师生中,先生姓广,学生中为首的姓李。所以这座民间纪念馆就叫“广李王纪念馆”。百姓称他们为王,那就是古时人们对他们最高的尊称。每当举行社戏活动时,当地百姓和周边省市的民众都来赶会,瞻仰这十九位师生的崇高思想和功德!目前当地百姓还要在此建造老年文化活动中心和花戏楼,举办文化物质交流会,进一步宣传和弘扬这十九位师生的高贵品质和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