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晨 发表于 2019-4-17 07:05:38

菜场众生相

                   菜场众生相

      清晨的菜场,无论城市大小,大致都一样。那就是买菜的人或提竹篮、或拎塑袋,在人缝中匆忙地拥来挤去。还离着老远就能听见里面传出一片鼎沸的买卖声和讨价还价声。
      要说买菜,还真有许多值得玩味的学问。首先要看菜的质量如何?这个不难,好与不好,是上一天没卖完的陈菜还是当日的新鲜菜,用眼一看便知。接着要搞清楚价格如何?一般多跑几个摊位,大致行情就能知道个八九不离十。当确定要买的菜之后就开始具体操作。待一切办妥,就进入回家的程序了。
      不过我有的时候不还价。那就是看到年纪在七十左右并且是自己将菜用小车拉或用扁担挑来的摊主时,不仅不还价,还尽量多买些。因为这样的摊主挣两个钱不容易。
      我们认识的一位家住离我们家不远的老人,如今已经80出头,可她始终不服老。年轻时常年挑着从山上砍来的柴草到西门街上柴草市场卖。因为当时她丈夫已不在,而养育六、七个子女的重任就落在了她一人肩上。如今年龄大了,加上无人再买柴草,这样的重活就不再继续。但对眼前的她来说,什么种菜并挑到菜场卖、上山砍柴、捡板栗、采草药、打柿子等这样的“家常便饭”却仍是经年不断。家人或亲朋要她别累着,当心身体,可她就是闲不住。前些时,老人生病住院,大家都觉得这回她可能要歇歇了。谁知出院不久,她又一如既往地忙活开了。
      因是熟人,有时在菜场看到她在卖菜,我们只好绕着走。因为以前被她看到了,买了她的菜后,她会少收钱,有时还说不要钱。可是面对一个80岁的老人,即便不那么老的人,只要价格公道,谁愿意让她少收或不收钱?
      菜场也有让人哭笑不得的时候。有一次在一个豆制品摊位前,一个年龄大约在七十左右的买菜老妇问摊主:“这可是水阳干子?”摊主答:“是的。”又问:“可真是水阳干子?”又答:“真是水阳干子,我还能骗你?”只见那老妇慢条斯理地一边问,一边看,在旁人看来似乎没有买的意愿,也根本不管后面还有别的顾客在等着。然后又听她不紧不慢地问:“这干子味道怎么样?”“正宗水阳干子,味道当然好了。”“这干子一块钱几块?”“一块钱4块。”“要真是水阳干子,那我买十块钱的,十块钱能买多少?”“十块钱买40块。”好不容易成交,当摊主将40块干子装入塑料袋准备扎口时,只见老妇一改不紧不慢的姿态,很快地从摊位上抓起一块干子赶在塑料袋收口前放了进去。摊主也没说什么,毕竟这个年龄的人一次买10元钱的干子已算难得了。如此情形以前在候宝林相声里听过,如今见识了一回真实场景。
      还有一次,我在一个摊位前买了菜后,只拿了先前在别的摊位买的菜就走了。刚出菜场,就听后面有人喊,原来摊主将我忘拿的菜送出来了。不过也有让人闹心的时候。有一次也是忘了拿,过后再去拿时,摊主却说没看见。遇此情形,也无证人证据,只能作罢。好在菜不多,钱也不多。
      别看菜场表面看起来不起眼,有的甚至还深陷在脏、乱、差等字眼里,但却与众多公共场合一样,是个丰富多彩的临时小社会。什么柴米油盐酱醋茶,各种大小交易等应有尽有。它以毫不疲倦的状态不停运作,维系着千家万户的日常生活。同时,菜场更反映出一个时期的市场状况。因为价格的波动反映的是价值规律在起作用。而国家正是汇集了一个个的市场行情,测出物价指数,再据以制订出恰如其分的政策,并采取相应措施,为提高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服务。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菜场众生相